除夕夜,她刚刚在岗位上过完59岁生日。北京医疗队的136人中,她的年龄最大。这次抵鄂战“疫”,她的任务很重,却又与众不同,因为她的任务是保护好同行的每一个人。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以来,往返于驻地与隔离病区之间次数最多的,是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管理处副主任护师石月欣。“电梯里再补一瓶手消,大家按电梯按钮之前一定要先给手消毒。”无论在驻地还是在隔离病房,每一次碰见她,她都在忙碌。
对于自己的工作,石月欣总结,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医护人员防护服的穿脱是否规范,要一再督促;医院、驻地的环境是否符合规范,要一再检查;空气尘埃离子的监测、可接触到的物体表面的清洁……总之,她干的是一项事无巨细的工作。
1月27日,石月欣正在北京天坛医院的隔离病房里,给使用过的病房进行周末消毒,身上的防护服还没换下来,出发任务就到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石月欣说,距离集结只有不到两个小时,她担心的不是时间紧,而是自己能否百分之百地完成好这次任务。
回家收拾行李是来不及了,她委托家人收拾好旅行箱送到医院来,到达武汉前,她甚至不知道箱子里都装了什么。在开始自己职业生涯最后一次远征的时候,因为匆忙,她手上只拿了一盒降压药。
“我们家5口人,除了4岁的小孙女,全都是党员。”此次出征武汉,石月欣没有向家人做过多解释,全家人都默默支持着她。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住院楼,在极短的时间内从普通病区改造成了隔离病区。但从严格的院感角度看,仍有太多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北京医疗队的航班抵达武汉后,留给石月欣休息的时间几乎没有,进一步改造病区,确保所有医护人员的安全,这个重任迎面而来。
1月28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确诊患者收治病房投入使用。时隔一天,疑似病毒感染患者病房投入使用。分秒必争的背后,是石月欣丢失的睡眠。为了督促病区改造,她连续数日凌晨5点起床,翌日凌晨1点才返回驻地。
“三区两线是我们的基本要求。”石月欣说,三区是指生活区、清洁区、半污染区,两线则是指患者通道和医护人员通道。
“改造好病区,确保医护人员不被污染为根本原则。”在先天硬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在细节上下足功夫,石月欣一次次和院方探讨修改意见,不断完善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次到现场梳理流程。不到24小时就顺利完成了病区改造任务。
现在,接诊流程基本捋顺了,石月欣的工作重点也从病区转移到医务人员身上来。她最关注的是医护人员防护服的穿脱流程。
石月欣说,这个环节她最担心,因为被脱下的防护服已经是污染状态,操作步骤错一点儿,孩子们就有可能有危险。
“隔行如隔山,穿脱防护服要从零基础教起。”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医护人员大多没有进入隔离病区的经验,为了让北京医疗队和当地医护人员都能尽快熟悉、掌握防护服的穿脱,石月欣几乎是从零基础开始教学,口述、演示、制作视频,几乎能想到的办法她都用上了。
接诊开始以后,石月欣也一次次站到了前线,她身穿防护服站在半污染区,迎接一批又一批接班的医护人员,现场督导他们穿脱防护服的步骤。在石月欣的眼里,迎面走来的医护人员就是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动作都为他们捏一把汗,有时候真想上去帮把手,但是作为一名老院感人,她的职责告诉自己,这是不允许的。
脱隔离衣及第3层手套、摘护目镜、脱鞋套、摘口罩、脱防护服……在多达11步操作步骤过程当中,每一步骤的前后还要穿插一次严格的手部消毒流程。石月欣眼睛盯着,嘴上说着。
“前一两天的时候,准备比较仓促,接班以后,我带着疲惫的孩子们回来时,只剩下面包了,那时候我特别揪心,心疼孩子们。”在石月欣眼里,年轻医务者都是她的孩子,北京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共有136人,石月欣却说她的目标是保护149人的安全,两个数字的差额正是同行的媒体记者,“他们也是我的孩子!”
(记者 徐旭 通讯员 景一鸣 和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