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字号基地保障“菜篮子”
北京顺沿特种蔬菜基地积极响应顺义区妇联号召,为全力以赴保障疫情期间市场供应,制定蔬菜保供五项措施:一是每日统计上报蔬菜储备、产量;二是开启所有当季可进行生产的温室,尽可能地缩短蔬菜生长周期,提高蔬菜产量;三是大幅下调蔬菜价格,同时部分包装费、配送费由园区自行解决;四是缩减瓜果、特种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经济实惠的大路菜种植面积,力争保障广大家庭生活需要。五是在微信平台推出“平价蔬菜套餐”,提供网上下单选菜、快递配送到家的服务,让广大家庭足不出户就能吃上质优价廉的蔬菜。顺义区“妇”字号基地的口号是:“咱家有地,心里别慌,菜量充足,无需屯粮。”

为了让医务工作者获得一日三餐所需的新鲜蔬菜供应、传递全民共同抗疫的信心和能量,密水农家将每箱约15斤左右的100箱满载情意的蔬菜送到密云区医院发热门诊与即将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人员手中,为中庄村村委会捐助消毒液400斤、防护手套500副,同时捐出本地产新鲜蔬菜20箱。疫情发生以来,密水农家电商平台已累计发送7万余斤新鲜蔬菜,每天销售密云本地蔬菜1万余斤左右,能够解决京津冀地区约1000多户的用菜量需求。密水农家在后方一直为保障市民的生活供应而躬耕于田间地头,为地区的防疫情工作做出贡献。


社区妇联送菜入户
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四季园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妇联主席郭桂云一边落实各项防疫措施,一边耐心与辖区内居民沟通信息;“防缺货”这件事也一直记挂在她的心里。居民“菜篮子”不空,心里就有底——这是郭桂云在抗击SARS期间总结的经验。于是,她积极与辖区饭店联系,将饭店储备的新鲜有机蔬菜送到居委会进行售卖。居民纷纷赶来,几大筐有机蔬菜一售而空。郭桂云还惦记着社区内的空巢老人和残疾老人们。曹润兴、代秀兰两位老人身体不好,不便出门,四季园社区的干部们便提着“爱心蔬菜”送到家门口,既解决了老人的实际需求,又将政府在防疫期间的关爱和温暖落到了实处。四季园社区还上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画出防疫期间外出路线图指导老人出行;把消毒用品送到家里,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消灭杀毒。

为了减少辖区内独居老人们生活上的不便,密云区石园街道五里仓一社区妇联用送菜这一实际行动,为他们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以此促进居家防疫的居民减少外出次数。社区工作人员一早就将蔬菜、水果分拣装箱,这满满的一大箱蔬果基本可以保障老人3到4天用量。石园街道妇联和社区居委会对社区20户80岁以上独居老人进行慰问,为他们送去暖心菜的同时将附有菜店、超市便利电话的一封信送到他们手中,并细心叮嘱老人非常时期尽量少出门,保重自己的身体,如果有买菜、日用品的需要可以打电话送货到家。

村级妇联执委为密切接触者服务
密云区季庄村某居民去武汉出差返家后属重点监测对象。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断升级,村委会也对隔离对象的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当了解到其家人并没有与其隔离,属于密切接触人群,村委会当即决定对其一家全部进行居家隔离。决定下达的那一刻,又面临着新的严峻的问题,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如何解决?负责该居民日常监测的网格员王立英挺身而出:“既然是我负责人员,当然由我负责到底。”

自从王立英负责该家日常起居的那天起,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该家今天的日常所需。她每次认认真真记录下来便在附近几个超市、菜市场购买后送上家门。该居民电话里歉意地说:“每天要你这样跑来跑去的,我的心真不落忍,我都不好麻烦你了”。王立英爽朗地说:“没事,谁让碰上这事了呢,您这不是没办法嘛,您这样支持我们工作,我还得谢谢您呢,有啥要求您甭客气尽管提,我一定尽量满足。”该居民感动地表示:“我们一定支持你们工作,放心,你们说咋着就咋着。”因之前限制出入产生的不满,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直到居家隔离监测14天后,该居民一家解除监测,王立英最后一次送蔬菜上门,该居民一家一再表示感谢,并真诚地说:“我们永远忘不了你!”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王立英背后的努力。
巾帼志愿者贡献爱心
东城区礼士社区收到共建单位“史家胡同文创社”捐赠的蔬菜后,在社区值守防控疫情的巾帼志愿者们将这些蔬菜分别送到了辖区内的35户高龄、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及残疾人家中。居住在礼士胡同15号退伍军人卢次训激动地连连表示感谢;礼士胡同59号的臧凤英长期在家照顾多年瘫痪在床的老伴韩荣贵,在收到送来的蔬菜时含着泪水向志愿者们表示感谢;礼士胡同40号的侯瑞英特意把致谢电话打到居委会。

大兴区清源街道枣园社区的巾帼志愿者王春环在家包了包子,刚出锅就让爱人送到社区居委会。打开保温袋,里边有5个塑料袋,装着5种馅儿的包子:白萝卜牛肉、胡萝卜鸡蛋、猪肉白菜、韭菜鸡蛋、鸡蛋黄瓜,热气腾腾。“大家抓紧吃,下一锅出来了再送来。”这可不是他们第一次给社工做饭送饭。几天前,眼看着忙于疫情防控的社工只能吃泡面,王春环急坏了,当即决定“给社工做口热乎饭!”说做就做,当天她就给社工送去了手抓饭和一台豆浆机。随后,一个运送着美食、装载着心意的保温袋每天往返于王春环家和居委会之间。

王立娥,今年46岁,是大兴区魏善庄镇大刘庄村村民,与丈夫经营着一家饭店。她的一只眼睛视力只有0.2度,却主动加入巾帼志愿服务队,连续多天为门岗人员送来热腾腾的水饺。
“今天这是猪肉芹菜馅的,吃得我热乎乎的,感觉全村人都站在我们身后,支持我们想着我们,心里很暖。”刚量完体温正在执勤的刘大哥很是感动。王立娥说:“他们在抗疫一线太辛苦了,这么冷的天,我就想着尽自己一份力,包点水饺,给他们垫一口,也暖和暖和,希望我们都团团圆圆、健健康康的。”

图片来源:北京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