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防疫知识,她们在社区里一遍一遍地喊;排查登记返城外来人员,她们冲在前面一家一家地跑;值守社区卡口,她们夜以继日一趟一趟地查……她们,像一颗颗螺丝钉,紧紧地“钉”在战疫一线;她们,是一个个普通却不平凡的村、社区书记。
朱海红:老社区里的“铿锵三人行”
朱海红,连云港市海州区新海街道星化社区书记。疫情暴发以来,她和副书记王华英、社区工作者张庆龄组成了工作小组,一人手拿话筒,一人手提音箱,边巡逻督查防控漏洞,边喊出最新通知和各种物资供需信息。在矿山院这样的老社区,这是最有效,但也是最耗时耗力的方式。这样边宣传边走,一圈下来要两个小时。他们还给这个临时防疫小组起了个名字:铿锵三人行。

矿山院小区发现疫情后,原本熟悉的工作环境陡然间变成了防疫一线。三人小组全覆盖排查、喇叭不间断播放、每天接听上百个电话、每天全覆盖消杀、每日联系物资为居民代购......此外,辟谣、解答、心理疏导工作也是必不可少,工作量很大。
矿山院小区实行的是最严格的一级管理。除了工作人员,小区内禁止一切进出。出入管理、从湖北回连人员的居家隔离服务、买菜、买药等生活问题都是三人组承担。他们相互提醒,互相支撑,也会互传一些开心的段子,还会相互打气:“不可以倒下。”
柏林:“我们都是孙家人”
柏林,南京市雨花台区孙家社区党委书记。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一直坚持在一线,经常要到晚上12点最后一次夜查之后才回家。

柏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都是孙家人,相信大家齐心努力,孙家肯定会越来越好。”
她对辖区内3个小区和5个村组进行卡口设置,确保全封闭式管理;对于居民举报线索,立即上门核查。她还经常夜里开车到各个检查点巡查,跟检查点人员一起对外来车辆、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孙家社区5个村组外来人员多,群租房专项清理时,她冲在最前面,一家一家地跑,核实所有外来人员,为他们提供服务。
陆昌秀:夜以继日的社区“守夜人”
陆昌秀,南京市溧水区秦淮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她负责的秦淮路社区地处溧水城南,常住居民近万人,下辖7个小区,有物业小区,也有城中村,是一个混合型社区,其中最大的小区水岸康城有1800多户,外来人员几百人,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量很大,压力也很大。
疫情暴发以来,陆昌秀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战疫一线。天刚蒙蒙亮,她就骑上电动车来到社区办公室,和值夜班的人员交接,详细了解“四包一”情况;召集大家开短会,传达上级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部署社区防疫工作。
每天,她都去每个小区卡口查看交接班记录,检查工作人员在岗在位情况;召集小区物业经理,反复叮嘱要加强小区管控和消杀工作,特别是做好电梯按钮、垃圾桶和过道的日常消毒工作。有隔离人员打电话说家里没有菜,她立即安排人员帮忙买菜送菜。

巡查完各个卡口,陆昌秀还会去查看封闭的围挡是否有损坏,同时到“四包一”住户家周围转一转,检查居家隔离执行情况,听巡岗人员的问题反馈,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当场告知,对一时半会不能解决的一一做好记录。
深夜12点,她才会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家。她说:“疫情持续一天,我们就要坚守一天,用辛苦,换平安。”
刘东丽:社区书记变身“凉皮西施”
刘东丽,宿迁市泗阳县众兴镇众东社区党委副书记。2月14日下午,刘东丽在社区疫情防控微信群里发了一条信息:“凉皮来啦,请各位下班到社区拿一下啊!”微信群里一下欢腾起来:“收到,感谢美女书记的凉皮。”“给我们的凉皮西施点赞。”

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日三餐只能在办公室、门卫室、卡口等处解决,没有盒饭,没有外卖,条件十分艰苦。见此情景,刘东丽十分心疼,想帮大家改善伙食,便自己动手学做起了凉皮。她说:“每天早上把前期工序做好,中午下班回来接着做,时间也不冲突,下午带到班上给同事们,这样身处‘疫’线的小伙伴们就不用天天吃泡面了。”
家住大顺公寓的小宋于1月22日从武汉乘高铁返回泗阳,社区通过走访登记排查了解到相关情况,安排刘东丽“包保”此对象户。接到任务后,刘东丽第一时间打电话安慰小宋,让她不要害怕,随后带上温度计和消毒用品到她家进一步了解情况,耐心细致地把疫情形势和党的政策分析给他们听,把镇村防控疫情的相关举措一一告知,并演示消毒防护步骤与方法。
经过深入交流,小宋一家非常理解并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在这之后,上门消毒、测量体温、代购生活用品、代扔垃圾,14天的居家隔离期间内,刘东丽每天都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
守土有责,逆行向前。守土尽责,坚守一线。
向每一位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致敬!
资料来源:江苏W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