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别担心!”电话线的另一头,一句暖心的话,抚慰了那些因疫情而产生心理状况的市民。
当前,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很多人为此产生心理不适。为帮助妇女儿童解决心理困扰,促进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广东省妇联充分发挥全省的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12338妇女热线、舒心驿站的作用,把心理援助服务作为近期最重要的服务内容,为妇女儿童提供暖心、贴心、舒心的服务。截止12日,全省各地妇联通过网络和电话为有需要的妇女群众和家庭提供疫情心理咨询服务296宗。
12338妇女热线开通心理援助24小时服务专线
日前,广东省妇联12338妇女热线开通心理援助24小时服务专线,会同来自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心理专家提供24小时防疫心理援助服务。该服务突出患病家属、医疗人员及家属、困境儿童、困难妇女的服务需求,把她们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为她们提供个性化服务。
据介绍,自2月1日起,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积极响应和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在执行院长的指导下,由心理科主任郁辉辉及时组建了省妇联抗疫心理援助小分队,由具有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精神科专家、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志愿者组成,24小时不间断地接听心理援助热线。
据统计,截止到2月12日,共接听有效援助热线96例,其中关于疫情相关咨询及因疫情引起的情绪焦虑占比85%,医院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均给予了情绪及心理支持,用专业科学的方式一一耐心解答,为疫情中的广东市民点亮心灯。
看着求助者从开始来电表达出的恐惧、身体不适、失眠等等,到后来如释重负、开怀畅谈,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能够帮助身边的人释放压力,解除恐惧焦虑,也是助人助己的大好事。“只要他们需要,我们二十四小时手机不打烊,与大家同在,相信明天我们会更好。”
各地妇联将心理援助纳入整体部署
据了解,全省各地妇联将心理援助纳入疫情防控阻击战整体部署,迅速组织心理干预队伍、畅通24小时心理热线咨询、加强心理科普宣传等系列措施,为疫情中受影响的妇女儿童提供便捷多样的心理健康服务。如,深圳重点关注帮扶疫情期间的困境儿童,采用妇联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在各街道办事处组建了一支“成长伙伴”服务队,以妇干、执委、巾帼志愿者线下联系、专业社工线上服务的形式,轮流排班联系帮扶2-4户困境儿童家庭,确保不断人、不缺位。广州主动做好特殊人群玫瑰妈妈(失独母亲)的心理支持,通过微信群、电话、短信等渠道中发送温馨提示,提醒妈妈们注意在疫情期间做好防范措施,共有400多名玫瑰妈妈收到暖心提醒。与此同时,对玫瑰妈妈们进行危机评估,筛选出重点服务人群共35人,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与玫瑰妈妈加强联系,了解她们的心理状况,帮助玫瑰妈妈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态平衡。珠海、汕头、东莞、中山、梅州、惠州、湛江、揭阳等地汇聚心理咨询师协会及心理咨询社会组织专业力量,通过微课、微信、电话等方式开展疫情相关心理援助知识及技能培训,最大程度减轻疫情对大众的心理干扰和伤害。据统计,截止到
12日,全省各地妇联通过网络和电话为有需要的妇女群众和家庭提供疫情心理咨询服务296宗。
专家建议:生活要继续,一切都会回归正常
据了解,来电性质主要集中在疫情期间心理应激相关的问题和的孕妇心理防护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专家分别给予了专业建议。专家指出,新冠肺炎的疫情还在持续,但生活要继续,一切都会回归正常,疫情中的民众面对新的环境,要做到不麻痹,不慌张,信政府,信科学,行为规范,心态放松,身心健康,那么一切皆好!
孕妇心理防护指引:
案例一:来电咨询者女性,孕期21周,受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加之年后临近复工,担心身为孕妇的自己更容易受感染,咨询过医生说如果被感染了,那胎儿就会受很大影响,可能就不能再正常生产了,于是整天在家里想象很多消极负面的事情和场景,上网查阅很多相关资料,但并没有减少担忧。
案例二:来话者为普通公众,怀孕26周,为公司会计,因工作地点在火车站附近,因此特别担心疫情期间在工作途中受到感染。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科主任郁辉辉建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并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扰。孕妇作为特殊群体,身心波动都容易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受孕期激素等因素影响,孕妇情绪容易波动,在面对重大疫情时,也会产生焦虑等相关情绪。
1. 保持镇定相信政府,只信官方发布的消息,不看非官方的小道消息,减少负面信息的来源,减少端灾难化的推定。
2. 孕妈的生活安排一定要规律,确保良好的饮食和睡眠,让婴儿可以在母亲稳定作息及情绪状态下健康成长。
3. 休息时间不空闲,无事则无趣,无趣则乱想,孕妈可以适当地作运动和胎育,关注育儿信息,提前与家人一起作孩子出生后的安排和准备,增加家人感情交流,注意力有效转移,充实生活缓解焦虑。
4. 如果近期家中有突发事件或早年有丧亲创伤的孕妈,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由心理医生作相关评估或咨询。
普通民众心理防护指引:
案例:来电咨询者女性,为街道工作人员,1月26日开始在街道帮助检查街道街坊的体温检测,走访疑似症状家庭,工作时自我效能感强,下班后想到白天的工作内容感到焦虑不安,不确定自己是否感染,自行隔离,在房间时想象很多消极负面的事情和场景,担心传播给家人和邻居,担心他人对自己的指点,存在非理性信念,在意他人的看法,希望能够缓解焦虑症状,改善睡眠。
对此,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执行院长肖磊建议,目前新冠肺炎的疫情仍然非常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恐慌的情绪是随之而来的。同时,由于生活和工作受到较大的影响,随着日常生活和工作习惯被迫改变、人际交往方式改变、压力应对方式选择性的降低,使得人们容易产生烦闷、焦虑等相关情绪反应。
第一,调整认知,拥抱生活。
目前有烦闷或焦虑的负面情绪,是非常时期的正常应激反应。心理学认为,确保安全是本能的反应,是人的最基础的心理需求。当人感受到有可能的危险存在时,必要的紧张会有效地规范自身的行为,减少冲动或冒险,这样有助于疫情时期,群众可以更好地配合政府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第二,情绪体验取决于对事件的认识,也就是民众所说的:你是怎么想的会影响到你的心情。
生活多姿多彩,原本就不应该是呆板不变的。保持相处的距离,也是正常的生活方式。“戴口罩,勤洗手,多在家,少聚会,”是疫情时期的行为准则,甚至有“相处隔三米,拱手礼再见”的规定,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生活和工作并不代表心的分离,心中有你我,生活自静好,这恰恰是新文明的举止。心理学的叙事理论说,“事是事、人是人”,保持距离,只是针对可怕的病毒,而不是你自身。
第三,隔离期间,外界的联系不要隔断,生活仍要充实。
疫情时期的隔离,是要求有可能的病毒携带者和还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不把病毒传给他人。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其要点是人不出门。但与外界的沟通,甚至许多的工作都可以通过现代科技的方法来实施。
突发的疫情,让之前的工作规划和习惯都扰乱了,隔离期间,大家也要积极保持与外界沟通,要保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状态,处理之前积压的工作,也可以作些新年工作的计划的调整,这样一旦解禁,就能快速回到正常状态。
第四,吃睡不香,情绪不稳,身体不适,能力下降持续一周,寻找专业帮助。
“整日心烦意乱、满脑子都是他们敌意的眼光,吃睡都不香”是解除隔离后常见的心理反应,一般经过一周后适应可以缓解,但如果一直持续则有可能导致心理障碍,除此以外,原本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人群也极易因疫情影响而诱发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或应激反应。因此,一般的心理问题持续一周以上尚不能调节正常,则应该尽早寻找心理医生的专业帮助了。
资料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