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你一定对她们不陌生。家庭里,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工作中,她们是专家、是医生、是基层干部……面对疫情,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用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耐心和包容,为抗击疫情增添了温暖与力量。
“女性之声”与澎湃新闻合作,上线“为巾帼澎湃”专题,推出系列稿件。
疫情来袭,无数医务人员勇敢“逆行”走上“抗疫”一线,与病毒正面搏斗,而在后方也有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人挺身而出、志愿服务。他们虽不是白衣战士,却也一同并肩作战;他们并非不怕危险,却毅然选择勇敢前行,哪里有需要,就奔赴哪里,不计报酬、无私奉献……
在这当中,到处可以看到女性的身影,她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贡献着巾帼力量。
为医务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在武汉和其他城市,活跃着许多由志愿者组成的爱心车队。在严峻的疫情面前,他们本来可以安全地在家隔离,但是,这些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替代城市公共交通,为医务人员和有需要的市民服务。上不了一线,就守住后方!
陈灵毓就是这样一个90后武汉姑娘。在这个特殊时期,她和一群同样热爱这个城市的人一起,主动加入“医护专车”志愿者车队,临时充当起武汉的“动脉”,每天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
虽然只是开车,但她也和医务人员一样,要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手套工作。为了不浪费防护服,她常常一整天不吃不喝,直到收车回家。一天下来,防护服里汗流浃背。
“你们守护好患者,我们守护好你和你们的家人。”一条充满着爱的互动链条就这样传递下来。
无论是在街道社区,还是在村居乡镇,在妇联号召下组织起来的巾帼志愿者们,为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提供结对服务:“随叫随到”保障他们的出行,定期采买、配送米面粮油、蔬菜等生活物资,成了名副其实的后勤保障队。
面对疫情,我们都是一家人。“大妈”“大姐”“小妹”组成了防疫后方的一支重要力量,用温暖鼓励着前方一线医务人员的坚守前行。
为困境家庭建起爱心港湾
病毒侵袭着人们的身体,也让一些家庭面临困境。因为传染性强的特性,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庭不被理解,还常常遭遇排斥和歧视。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让病患们的处境雪上加霜。
我们的社会从不缺少大爱,关键时刻大家携手相助。
浙江杭州的一个五口之家,父母和外婆先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在医院接受治疗,只剩下2个孩子接受医学观察。哥哥8岁,妹妹才2岁,他们要怎么生活?
滨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名护士以及1名志愿者自发组成了“爱心天使妈妈团”,主动请缨照顾这两个孩子。7位“临时妈妈”一天24小时轮班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孩子组建了一个温暖的爱心之家。
对困境家庭的关爱还有很多。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全院护士争相报名照顾家人被确诊的2岁半幼儿;重庆、湖南、山东等地的爱心妈妈们有的直接照顾父母均入院的孩子,有的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视频等方式,关心着身边的困境儿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危难面前,女性们用自己点点滴滴的付出,织成了一张爱心的大网,为无数困境家庭兜住了希望。
为社会正常运转增能助力
社区排查工作任务重,有人自愿报名协助,回访确诊患者、排查疑似人员,一天要打上千个电话。
很多地方实行道路管控,需要长期吃药的慢性病人买药吃药不方便,有人帮助购买药品并送到家。 小区封闭以后,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了难题,有人主动帮助采买蔬菜等生活必需物资,送到每家每户楼下。
所有这些,所有地方,你都能看到不同年龄女性忙碌的身影。平凡的她们,乐于助人,扶危济困;关键时刻,不计报酬,不辞辛苦,认真细致地做着疫情下最需要的大事和小事。 此外,卡点执勤、运送物资,帮忙筹集最需要的口罩、防护服等物资,为一线工作人员送饭送菜……
让我们向每一位无私奉献的姐妹致敬!共克时艰,有我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