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中宣部宣教局、全国妇联宣传部、国家卫健委直属机关党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局联合发布“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英雄谱”上的20名女医务人员是新时代优秀女性的代表,是广大女医务工作者的典范。
3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346支医疗队抵达武汉和湖北。医疗队总人数达4.26万人,其中,女性医务人员有2.8万人,占到了整个医务人员医疗队的2/3,她们在患者的救治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广大女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她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中国女性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动人故事。
|
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 |
她年轻的面孔出现在“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上,她是冲锋陷阵的第一批战士中的一员,她用柔弱的肩膀担当起重任,书写着抗疫战斗中的青春篇章。
1992年12月出生的叶黎文,去年7月参加工作,是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呼吸内科最年轻的医生。1月4日起,叶黎文进入医院发热门诊,先后接诊发热患者3000余人。
叶黎文用日记记录了一个多月以来,在“第一道防线”的工作经历。文字中有遇到病危患者时的无奈,有知道同事被感染时的担心,也有坚信一定能战胜疫情的乐观,有春节时许下的美好愿望……
|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叶黎文。 |
记录忙碌与担心
2020年1月3日下班前,叶黎文向科室主任汇报了一例高度疑似病例,主任说发热门诊将开始运转,并安排叶黎文值班。1月4日,叶黎文成为发热门诊的值班医生,也成为了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运行后的第一名值班医生。
遇到突发情况,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就会立即启动发热门诊。发现疑似患者,将及时报送给专门的传染病医院进行隔离。根据临床表征、血常规等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专业的筛查诊断,叶黎文所在的发热门诊是发热患者最集中的场所,是感染风险最大的地方,也是战役的入口,是后续治疗的起点。
病毒、传染性、致死率都是未知,其实开始时叶黎文也感到恐惧。1月15日,叶黎文上夜班,她描述:“那天下夜班后回科室一趟,看到整个科室都被围起来,仿佛无尽的蓝色屏风。医护人员都穿着厚重的隔离服,感觉科室里的老师情绪有些压抑……我的内心也是抑郁的。”
随着疫情加重,发热患者越来越多,多到发热门诊变成了一栋楼,呼吸科成了医院的主力军。在发热门诊早期工作的日子,由于人员、物资紧缺,医护人员值班时间长,工作量大,有时累得想哭,但大家凭着顽强的信念和勇气,咬牙坚持,拼尽全力守住了第一道防线。
医生遇到传染病,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在高强度的压力面前,凡是能节省的时间都挤出来留给了患者。
头套、护目镜、口罩、手套、鞋套、隔离衣,上班期间叶黎文全副武装,像一名战士,在发热门诊的战场上争分夺秒地与病毒战斗。下班后,医护人员去掉“武装”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先把鞋套脱下来,然后脱手套,洗手;摘护目镜,洗手;摘帽子,洗手;摘外层口罩,洗手;脱隔离服,洗手,再取口罩,用酒精擦脸……前后洗手近10次。为了把时间挤出来给患者,叶黎文上班穿衣、下班脱衣,早餐不吃稀食,上班期间不喝水,尽量不去洗手间。
|
医生遇到传染病,就是在和时间赛跑。 |
在和时间赛跑的同时,对待每一名患者,医护人员都要做到认真仔细。
一次,一名男子对上夜班的叶黎文说,他的母亲已经到医院看过了,并且已有好转,开药继续用就可以了。叶黎文仔细询问情况,查看了患者的病历和CT片,并见到了患者本人。测量血氧等指标后,她发现患者情况十分紧急,立刻进行了救治。1个小时后,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1月19日,叶黎文的带教老师出现乏力,肌肉酸痛的症状。“她可能被感染了,虽然没有确诊,但CT结果基本可以确定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内心真的很崩溃。”当时,叶黎文所在科室有两位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被感染,其中一位就是她的带教老师。
叶黎文也担心自己被感染。她很小心地做着防护,回到一个人住的家里,也要打开紫外线灯消毒。但她也出现了胸闷、喉咙肿痛、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原本以为自己要倒下了,她便去做了CT,发现肺部并没有问题。“因为有14天的潜伏期,每次回家我就想会不会发病……”幸运的是吃药后,她的身体很快恢复正常了。
时间一长,叶黎文总结出了经验:因为长时间工作,说话、戴口罩,很可能会觉得胸闷、胸痛、嗓子不舒服,但这不是被感染的主要症状;如果觉得乏力、肌肉酸痛的话,就很危险,需要格外注意。
记录温暖和希望
1月22日是让叶黎文沮丧的一天。她在日记里写道:“同在医院工作的师兄出现问题,问候了情况,祈祷他能平安,等痊愈了要请他吃大餐。今天打电话问医院的彩霞老师情况,她去住院了,应该情况变差了吧,担心!同事说她低热,像是感冒……真的是闹心的一天!科室美美主任嘱咐我在发热门诊要注意安全。感谢关心!半夜医务科主任告诉我,各个区都安排了定点医院收治发热患者,明天上班,我压力会小一点……”
|
叶黎文的事迹被报道,更多人看到了“90后”青年的家国情怀。 |
1月24日,除夕。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疫情,叶黎文这时会回到湖北黄石的家里,可能还会在父母身边撒娇。然而此刻,她站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不再是个“孩子”。她是呼吸科医生,职责所在,必须冲上去。
叶黎文每天会报平安,但不会和父母讲述自己工作的具体内容。她父母知道她在呼吸科,但是不知道在发热门诊。
|
叶黎文一定记得作为医学生的宣言:“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 |
虽然没能和家人团聚,但这一天叶黎文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不眠夜。一起上班的小伙伴给我屯了三盒断货药,给了我全套支付宝五福,可爱的小伙伴!闺蜜们怕我没吃的,一人给我买了箱零食。导师打电话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想吃青岛的三文鱼,是不是为难人了?除夕夜,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再相逢!”
1月27日,叶黎文春节后上第一个夜班。“这个夜班上得我好心累,双肺大面积感染呼吸困难的年轻人、双双感染的一对夫妻……这个夜班真的是身心疲惫,依然选择希望吧!”
叶黎文说,有时候会感觉到自己的无力,就会写日记,记录内心的一些低落时刻。写完之后,她会平静很多。更多的时候,叶黎文在日记里为她的同事、她的患者祈祷平安,也展现希望——
“如果再问我有什么希望,我还是希望科室重聚的日子早日到来,大家都平安。”
“选择相信希望吧,只有这样一步一步努力,才能战胜病毒。”
“回想这段日子,心情真的和过山车一样。到现在已经很坚定了,相信黎明一定会到来!”
|
新年之约延期,疫情过后,我们一起去看樱花。 |
从最初并不多的患者,到“仿佛无尽的蓝色屏风”……叶黎文记录患者、家属,也记录同事护目镜下红肿的双眼、摘下口罩破皮的脸颊、没有来得及吃已变冷的盒饭,还有自己的恐惧和坚强……
感谢叶黎文,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它将成为一代人珍藏在心底的青春记忆,也将成为“90后”守护与担当的历史书写。
资料来源:全国妇联宣传部 现代快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