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中国第一位公费到美国务农的学生。她和团队在北京凤凰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CSA模式农场“小毛驴市民农园”,受到消费者和环保企业的关注。她被“世界青年领袖”官方网站评价为“代表着中国有机社会生态农业运动的先锋力量”……她就是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分享收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URGENCI)联合主席石嫣。
|
分享收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URGENCI)联合主席石嫣 |
选择到农村去
石嫣喜欢在微博上问大家问题,有时卖萌:“你知道玉米‘儿童’时期的模样吗?”有时认真:“看看这两种豆芽有什么分别?”有时也犀利:“农民就该又种健康菜又拿低收入吗?”有时也迫切地自问自答:“想种菜吗?家里有旧篮子就可以,一个破口袋也可以,废旧轮胎也可以。”都是和种粮种菜有关的话题。其实,自小在城市长大的石嫣,最早对农村几乎没有什么概念。
1982年,石嫣出生在河北保定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本科到硕士阶段,石嫣去了一些单位实习,但她并不喜欢那种每天呆在办公大楼里的生活。
2006年,石嫣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成为了著名的“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的研究生。在温铁军教授的影响下,石嫣开始重点研究大城市病与生态食品的课题。随着到农村调研次数的增多,石嫣对农村有了感觉:“很多很新鲜的东西,非常有意思。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对乡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石嫣到很多地方做调研,研究中国的乡村建设。她意识到,自己看到的光鲜食物背后,是农民的辛苦付出和相对较低的收入。农民是很难承担起更多大家所期待的社会责任的人,食品安全、农村环保不应该只由农民来承担。作为中国新一代青年,应该更多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农业应更“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民作为一种职业,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农村应该是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青年人工作生活的选择。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发展学院和美国的农业贸易与政策研究所达成了合作协议,研究所希望能派一名有一定语言和知识储备的中国学生,到美国的农场去工作生活半年。石嫣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就递交了申请。2008年,石嫣开始了美国“洋插队”的生活。
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农场,石嫣深入了解了在美国蓬勃兴起的“倡导直销、生态、友好产销关系”的社会生态农业CSA模式。具体说,“CSA”是让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建立关系的模式,即所有的会员要预先付费,在本地150至200公里以内的生鲜农产品,直接由生产者从产地配送到消费者家里。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农业中的两大“痛点”问题:一是农业生产中自然风险的问题,二是生产者的现金流受限制的问题。
“虽然我在学习与农业相关的专业,但是其实对于农业耕作的方式并不十分了解。对于我个人来说,它让我感受到了农业与自然、与人的密切关系。而且我看到了,原来在我们所认为的美国主流的使用大机械耕作方式的基础上,仍然有一群人坚持从自己做起,努力践行可持续农业和可持续生活的态度,对我来说这是最大的收获。”
|
石嫣是我国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务农的博士生。 |
2008年10月,石嫣结束了在美国的实习回到国内。
“国际上都很渴望了解中国农业,特别是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情况。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工作成果。我希望未来新农民生活在新农村,让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城乡和谐发展,农民友善耕作,市民吃到健康的食物,这就是我们对于未来农村发展前景的展望,也是努力的方向。”短暂的实习经历,让石嫣对中国农业生态建设有了更深刻的反思,也坚定了投身有机农业的决心。
从“小毛驴”农场到“分享收获”
2009年,石嫣开始起步实践自己的梦想,她带领4名核心团队成员和3名当地农民,在北京西郊凤凰岭脚下的200亩荒地上创业,取名“小毛驴市民农园”。实施市民租地种菜和“宅配”的CSA发展的两种主要模式,让市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实践。2011年,“小毛驴市民农园”的会员扩充到700多户,2012年达1000多户,年轻人居多。石嫣相信,这种价值观会在未来影响更多80后、90后的生活选择,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小毛驴”不断发展壮大时,“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项目在北京市通州区马坊村一个300余平方米的小院儿里成立了。
|
石嫣和丈夫程存旺开着机动三轮车去养殖基地喂猪。 |
与“小毛驴”农场中雇佣农民的方式不同,石嫣二次创业的“分享收获”项目采用的是和当地农户直接合作的方式。与农户协商制订生产计划和生产规范,在农户自己的土地上种植,在保证生态种植方式和基本运营成本的前提下,把更多利益留给农民和消费者。
这种方式更接近于“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石嫣解释说,就是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承担农产品生产的风险并分享收获。社区每个人对农民生产做出承诺,而农民则负责任地对待土地并进行生态耕作。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预支菜金,农民悉心耕作,双方共担风险,在收获时,由项目组织者负责将当季蔬菜按时送到消费者家中。
|
石嫣在“分享收获”农场 |
“菜把式”郎叔是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马坊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也是“分享收获”的第一位合作农户。有着20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曾因收入不高而改种大田作物。“郎叔们”参与生态农业种植,在与消费者共担风险的前提下,收入有了提高,他们踏实快乐地在土地上耕作着。
“没有安全感的土地,生长不出来能给人安全感的果实。”石嫣体会到,“保证生态种植”也就意味着农户有安全感,爱惜自己的土地,不让化肥农药损害它,并且想尽办法种出“良食”。
|
“分享收获”的“新农夫” |
“分享收获”团队的队员们大部分都是80后,很多人为当“新农夫”而辞去了工作。他们每天晚上7点半停止给消费者配菜,第二天一大早5点出车配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院儿的夜晚虽然没有电视,但是有歌声、有讨论、有笑声。
石嫣说:“他们都如此热爱农业。‘分享收获’希望能给想做农业的年轻人一个强大的社区,支持大家不随波逐流,也不妄自菲薄。”在这个“大家庭”里,石嫣被大家称为“掌柜的”。她和丈夫程存旺也是在农场相识,在农场结婚的。他们婚宴的蔬菜都来自自家地里种的菜。很多来参观的人都说,“来这里不仅仅是分享收获,更是分享幸福。”
回到一切生活的原点
石嫣始终坚信,在城市化越来越快的今天,无农药无化肥、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的有机农业,不仅是对当下食品安全问题最好的关怀,也能让农民有尊严地获得收入,拉近人与土地的关系。“向大城市‘移植’有机生态农业,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为了梦想,石嫣一直在努力。
2014年,石嫣发起了“大地之子”环境、食物教育项目,把农场和学校联系起来,把学生带到农场,把农田建到学校,实践“探究式”和“体验式”相结合的学习教育模式。2016年,“分享收获”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组织的支持下,在海嘉国际学校、顺义东风小学发起了“大地之子食农教育”活动,并于2017年出版了《大地之子食农教育手册》。
2016年,石嫣被选为“全球青年领袖Young Global Leaders”。“全球青年领袖”由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教授创立,由900多位杰出青年领袖组成,共同致力于塑造全球的未来。
辛勤耕耘,石嫣也收获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等荣誉。
面对成绩和荣誉,石嫣很平静。“回到一切生活的原点”是她的生活哲学,石嫣希望自己选择的生活环境尽可能接触自然,而农村正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在那里,人和人和谐,人和自然和谐。石嫣不希望自己成为“榜样”。在她的认识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她更希望通过自己的生活轨迹,让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选择。
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整理
图文综合自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