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匠,在新中国的建设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继往开来,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坚韧,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唱响了时代的旋律。
在社会进步、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她们更多了一份对高科技的领悟力和掌控力。她们智慧、高效,独具创意又敢于挑战。她们在继承中发扬,在坚持中创新,书写属于她们的工匠时代,卓越而美丽。
|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钢结构分公司高级技师于静 |
她靠着永不言败的韧劲和默默奋斗的拼劲,掌握了多种高难度的焊接技术,独创“于静机车牵引杆焊接操作法”;她从一名普通的一线女工,成长为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钢结构分公司唯一的女高级电焊技师,是名副其实的“八级大工匠”……她就是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钢结构分公司高级技师于静。
业精于勤,成为电焊“大拿”
少女时代的于静,梦想着做一名裁缝,裁剪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初中毕业,她考取了大连机车技师学院。这是全国建校最早的技工学校,也是大连市第一所技师学院。1991年毕业后,于静被分配到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焊工。父亲对她说:“焊花也挺漂亮的。”于静由此成为一名“铁裁缝”,以钢铁作“布料”,以焊枪为“针线”,用漂亮的焊花精心雕琢每一条焊缝。
|
“焊花漂亮得像焰火。” |
20多岁的于静,正值爱美爱笑爱幻想的花样年华。而现实的情况是:她每天都要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着防尘口罩作业,与高温、烟尘为伴。冬天还好说,一到夏天,干一会儿就汗流浃背,鼻子上都是黑灰,稍有不慎,还会被焊花烫伤。师傅语重心长地告诉于静:“干好电焊工这个活儿,是对技能和体能的高度考验,腕功、蹲功、眼功一项也不能少。”
于静暗下决心,从一点一滴做起,把活儿干漂亮。理论欠缺,她就买来《焊工理论》等书籍学习;实践不够,她就跟着师傅反复练习。别人休息聊天,她埋头苦练,甚至把师傅参加比赛后丢掉的练习题、使用过的焊板都悄悄收集起来,有空就拿出来练习。飞溅的焊花一次次烫坏了衣服,也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烫伤。渐渐地,于静焊接的部件从车壳到油箱,再到牵引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她的焊接技术也越来越扎实。
每一次进步都是成长的“助推剂”,于静确立了更高的目标——做一名高级技师。她更加刻苦地钻研焊接技术。当时,女儿即将初中毕业,正准备冲刺中考,她便和女儿商量来一场比赛:女儿考上重点高中,她拿到高级技师的资格证书。这既是鼓励女儿,也是激励自己。收获的季节,女儿到重点高中报到,她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为公认的电焊“大拿”、公司唯一的一名女电焊高级工人技师。
2012年,年逾不惑的于静再一次挑战自己,报名参加了大连市职业技能大赛。大连市各企业都非常重视,派出精兵强将参赛,可谓高手云集。于静知道,自己在精力和体力上已没有优势,她咬紧牙关,随时随地背诵理论考题,反复练习操作项目。为了向厂里的老师傅请教一个技术上的疑点,于静一天往师傅所在的厂区跑了三趟。
|
“女性的细腻和韧劲在技术上更胜一筹。” |
“电焊这活儿,男性有优势,但我也有优势,心细又能吃苦。”于静深知自己在体力上不占优势,但她觉得女性在细腻和韧劲上更胜一筹。作为进入电焊决赛唯一的一名女选手,于静全力备考,以平常心参赛。最终,她获得了第一名。
“把每条焊缝都打造成精品”,是于静对自己的要求。她对每一条接缝都像雕琢艺术品一样,细心打磨焊缝、清理焊渣。她的焊缝被质量检测人员定为“信得过焊缝”。
敬业奉献,诠释“工匠精神”
怀着对机车事业的热爱,于静在枯燥的焊接工作中始终保持着永不言败的韧劲和锐意进取的拼劲,用敬业和奉献诠释着“工匠精神”。
有一次,一台电力机车的油箱需要焊接。油箱表面箱板的焊缝长达一米多,要求焊缝高低均匀、平直美观,还要登高作业。这样苛刻的要求,令人望而却步,于静主动请缨。她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一只脚踏在工件上,艰难施焊。工作到一半时,胳膊疼痛难忍,不住地发抖,于静用极大的毅力控制着疼痛,硬是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焊缝近乎完美。
电力机车油箱底部共有8个用于安装变压器的高约170毫米的安装座。按要求,8个安装座必须保证在一个水平面,才能确保变压器的平稳安装。而且,焊角的大小、焊缝的长度丝毫不能偏离图纸要求。但这8个安装座处于箱体内底部位置,与箱壁内侧间隔不到120毫米,预留的工作区域十分狭小。为了选好角度,于静将脸贴到箱壁上,高高擎起了右臂。焊接的粉尘和烟雾迎面扑来,带着防尘面具的于静满脸黑灰,胳膊累得抬不起来了。她将脸紧紧贴在满是灰尘的油箱箱壁上仔细检查,最终,焊缝成型美观,质量达标。
近年来,大连机车公司产品种类骤增,多种出口机车和机车新产品同时交叉生产。而且,每个新产品对焊接技术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技术标准高、生产任务重的压力面前,于静毫不退缩。
2015年,公司承担着电力机车牵引杆的返修和新造生产任务。牵引杆作为机车钢结构的主要承载构件,是连接机车车体与转向架的唯一载体,因此,对焊缝的强度与韧性要求极高,对焊接方法及焊接质量要求极为严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不到50%。
面对从未有过的任务量和严标准,于静迎难而上。她查找相关的焊接资料反复研究,将原有的牵引杆焊接起焊点由倾斜改为垂直,这样极大地提高了焊接质量,使原有的双侧未融合缺陷极少出现,探伤合格率达90%以上。随着焊缝质量的改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针对庞巴迪机车油箱箱沿法兰框组在焊接时产生变形的情况,于静经过反复调试,制作了反变形工装胎,解决了生产难题;在大干4400马力机车时,于静针对焊接程序烦琐、焊后质量难以达标的情况,自制胎具,提高了焊接效率,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新产品生产任务;在进行八轴机车组焊砂箱时,她同铆工通力协作,研究出一套崭新的焊接流程,使砂箱焊接质量合格率达到了100%……
2016年,“于静机车牵引杆焊接操作法”项目被评为大连市“绝技、绝活、绝招”,填补了焊接行业的又一项空白。据不完全统计,于静平均每年完成焊接任务十余项,焊缝上千条,全部达标而且美观,用100%的合格率书写了精益求精的完美答卷。
|
于静(右)在给徒弟们做示范。 |
不断传承,践行使命担当
“师傅,手把焊与气体保护焊的操作方式有哪些不同?”
“操作方向相反。”
“师傅,我想参加大连市技能大赛,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心态平和。”
于静深知,造就大连机车的金牌品质,需要工匠精神的不断传承。对于一批批徒弟,她热情鼓励,常常几句话就让徒弟领会到操作诀窍。
因为工作业绩突出,于静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铁路先进女职工”“辽宁省三八红旗手标兵”“辽宁省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于静显得很淡定,“我就是一名普通焊工,党和国家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只有加倍努力,认认真真地焊好每一条焊缝,在工作岗位上做出回报!”
27年来,飞溅的焊花在于静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疤痕,每当看到自己亲手完成的每一条焊缝像艺术品一样精美时,她的心中总是充溢着无法言表的满足感。
怀揣一颗匠心,坚守在平凡的焊接岗位上,持之以恒追求完美和极致,于静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诠释着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工匠精神。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和于静一样的新时代女工匠们,正以“工匠精神”书写着自己的时代新形象,也书写着中国女性的奋斗史。
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整理
图文综合自新华网、人民网、共产党员、中国妇女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