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耳熟能详的诗句,总会引起人们对月亮的无限遐想。月亮上到底有什么?月亮背面有没有外星人呢?
中国探月工程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深空探测器总体设计组负责人,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项目执行总监、副总设计师张熇和她的团队,就是这样一群探索月亮的追梦人。在以男性为主的航天科研队伍中,探月工程团队的女性占了近三分之一,大家亲切地称她们为“嫦娥”。张熇和团队设计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2019年年初到达了人类航天器从未到过的月球背面,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填补了人类探索月球的空白。
|
中国探月工程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深空探测器总体设计组负责人,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项目执行总监、副总设计师张熇 |
成功源于梦想的力量
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着陆,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赞扬。令人振奋的是,2月20日,包括张熇在内的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嫦娥四号填补了一系列国际国内空白,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要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要锐意进取,以实干创造新业绩,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仅是对嫦娥四号研制团队的高度褒奖,更为团队继续前行提供了无穷动力。
|
张熇(右二)和同事讨论工作。 |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国航天之所以能取得一次次成功,正是源于梦想的力量。早在2001年,张熇和团队就开始了探月之路,经历过中国航天许多个震撼的“超燃”瞬间:嫦娥一号、二号、三号、五号飞行试验器……每一次成功的背后,凝聚的都是航天人的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
2013年,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后,张熇和团队就开始嫦娥四号探测器的论证了。嫦娥四号是世界探月之路中新的里程碑式的任务。到月球背面去,这个高难度的方案,是世界各国航天人的梦想。探索人类未至领域,率先在月球背面刻上中国足迹,不仅是党中央给中国航天人的光荣使命,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期待。研制的过程,异常的艰辛,如何建立地月中继通信、如何在月球背面复杂地形安全着陆、如何在没有太阳能供电的月夜期间测量月壤的温度,都是张熇和团队要攻克的一个个重大难关。
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张熇对航空航天的兴趣,始于上初中时读到的一本《航天》杂志。2001年,带着这份执着和热爱,张熇开始从事中国探月工程探测器的设计研制工作。此后至今,她亲身经历探月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论证,并参与了嫦娥一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研制。
|
工作中的张熇(左二)和同事 |
思考是张熇最喜欢做的事,同事们都知道她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常常不怕麻烦、不怕累地不断思考问题,大到型号任务,小到开会时用到的资料。
对于人类来说,月球背面一直是一片神秘地带。当我们对月球正面的认识逐渐深入的时候,对另一面却知之甚少。“踏上月球背面,已经是好几代科学家共同的梦想了。”张熇说。
在月球背面着陆,第一次近距离地揭开它的面纱,这也是一项充满了风险和未知的挑战,国内科研人员只能“从零开始”。做探索性研究的感觉,就像是在黑夜中摸索。面前是一片迷雾旷野,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也正因如此,张熇和她的团队基本没有按时下过班,晚上加班已是家常便饭。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
任“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总指挥兼设计顾问的叶培建院士(左后一),在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后走到张熇身边紧紧握住她手的瞬间。 |
“两个‘首次’决定了我们在这些领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正因有无数‘嫦娥人’的坚持才能有今天,值得骄傲。”现年74岁,任“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总指挥兼设计顾问的叶培建说,这也正是他第一时间走到张熇身后,向其表示祝贺的原因。
作为嫦娥四号探测器研制团队里的“女当家”,张熇的开心和激动无以言表,泪水或许就是最好的表达。“其实现在想就是挺激动。”回忆起那一刻,看到嫦娥四号探测器牢牢“站”住,张熇依旧记得自己的心情,“这是世人以前没有做到的,终于被你首先做到了,你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奏响中国女性的精彩乐章
在探月工程的研制队伍中,无论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女指挥,还是焊接毫米级细电缆导线的女操作师,无论是掌控几十台单机协调工作的主任设计师,还是经常和有害物质接触的推进剂加注质量师,都有女性的身影。
曾有记者问张熇:“干航天工作,女性有什么劣势吗?”张熇说:“我们女性在智力上和男性没什么差别,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在最尖端的科技成果中都有我们女性的贡献。我们团队就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要说劣势,除了扛不了大箱子,其他的工作都没问题。”
张熇说,可能有人认为,她们是一群只会工作的铁娘子,但是新时代的航天女性“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工作中,她们攻坚克难、能战能拼;生活中,她们孝老爱亲,照顾家人。“我们会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教娃拍星星,带娃练钢琴,陪老人吃饭聊天看风景……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精彩纷呈。”张熇和团队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也感染了家人,教育了孩子。
张熇和团队成员的很多孩子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其中不少孩子也爱上了航天事业,学业有成后,又投身航天科研队伍。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张熇和团队成员把航天人的家国情怀作为家风,代代相传。无数这样的姐妹,在不同的岗位上,在国家科技创新的大舞台上,奏响了中国女性的精彩乐章。
|
2019年3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暨表彰大会上,张熇作为全国巾帼文明岗获奖代表发言。 |
2019年3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暨表彰大会上,张熇作为全国巾帼文明岗获奖代表发言,讲述了探月工程团队的“嫦娥”们,在创新发展的科技新征程中奋力奔跑、建功立业的故事,深深感染了现场听众。
“我和我的团队,一定不辜负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巾帼文明岗的殊荣,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创新发展的科技新征程中奋力奔跑,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美丽人生!”
月球,是张熇深空探测事业的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行星、彗星、太阳系外天体,等着她和团队去探索。因为那里,有着像她一样的航天人热爱的事业和毕生的理想。
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整理
图文综合自人民网、光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