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辨识南北、驰骋东西的指路明灯。1994年,北斗导航系统工程正式启动。20多年间,北斗从无到有、造福民生,作为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之一,也成为一张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在这些举世瞩目的成绩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北斗人”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
王淑芳,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导航中心副主任,就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北斗人”中的一员。她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国北斗。
|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导航中心副主任王淑芳 |
王淑芳28岁担任北斗设计师,32岁担任主任设计师,是两代北斗系统建设方案的论证者,也是四项国家军用标准的执笔者,她的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在25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从北斗科研攻关的“老兵”,转型为“交通强国”的实践者。
舍家为国 投身北斗
|
王淑芳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卫星地面站。 |
农村出身的王淑芳,靠借钱读完的大学,毕业后本想尽快工作还债,赡养年迈的父母,但一次偶然机会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1994年,北斗工程筹备组到北航招收学生,习惯了自由发展的地方大学生大都不愿去军队,王淑芳却被北斗强军富国的战略意义所吸引。“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两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我国导航系统还处于空白领域。中国一定要搞北斗!”23岁的她放弃了在外企工作的机会,毅然投身北斗事业,负责北斗用户机的研制。
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艰苦远远超出王淑芳的预料。“刚工作那阵儿,待遇不高,每个月只有三四百元的工资,4个人住在一间宿舍里。办公地点就在招待所,闷热的夏天,只有一个摇头扇在不停地转。”
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的攻坚克难,1997年夏天的夜晚,王淑芳和她的团队见证了第一台北斗用户机的诞生。这意味着北斗系统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当年,没有人知道北斗成功与否,摸着石头过河,一次次地试验、探索,这背后吃过多少苦,迈过多少坎,只有王淑芳自己知道。她曾经不顾晕机呕吐的不适,下飞机后马上投入工作,为查出一个技术问题,把几万个“0101”二进制码流全部打印出来,逐一比对,逐点排查,直到凌晨三点才把问题归零;她曾为探索一个关键指标的标定方法,试验过十几种技术方案,直到问题得以解决;还曾连续48小时守候在模拟真空罐旁,认真观察记录星地联调的每一个数据,同事们戏称她为“铁姑娘”。
无悔青春 逐梦北斗
|
工作中的王淑芳 |
一代北斗采用双星定位技术,用户机必须向卫星发射信号才能定位。由于没有经验可借鉴,最初用户机发射功率定为30瓦。这么强的信号对人体有没有害?能不能再降低?带着这些疑问,她带领团队对北斗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一测就是几个小时,为了拿到更准确的数据,她连把伞都不敢撑;为测试恶劣天气对卫星信号的影响,她在东北连续蹲守一星期,反复测试,反复比较。用户机按军品设计,不怕冻,而可测试仪器都是民品,一冻就“罢工”,没办法,她就解开大衣,把测试仪器搂在怀里。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她心脏频发早搏,好几次晕倒在工作岗位。有一次医生让她做24小时心率监测,她却带着监测仪跑去工作,由于用户机发射信号干扰了心率监测,监测仪白带了。但她的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反复测试,用户机发射功率由30瓦降到了1瓦以下,测试数据为北斗国家军用标准制定提供了充分依据。
为研制用户机,她结婚十年才要孩子,作为女人,她多么期盼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日子,可北斗系统建设工期紧,任务重,她每月至少有一半时间奔波在不同城市之间,最为重要的是,北斗用户机发射功率没降下来之前,辐射信号对胎儿发育影响不可估量,她也不敢要孩子,这一等就是十年。
1998年,北斗星地联调的关键时刻,王淑芳母亲病重,而抢占国际卫星轨道先机已刻不容缓,作为北斗用户机技术负责人,她必须争分夺秒,坚守岗位。没等联调完,她接到了母亲去世的噩耗。
作为唯一走出农村的女儿,她一直想接父母到身边,可这个愿望永远没能实现,没等北斗卫星上天,年迈的父亲也走了。北斗系统建设初期不对外宣传,甚至连相关文章都不能发表,王淑芳无名无利,但无怨无悔。
扎根交通 心系民生
随着对北斗导航研究的深入,“中国北斗”逐渐从创新型科研转换成实用型科技,“北斗人”也开始向贴近民众生活的方向转变,将北斗运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007年,为推动北斗产业化进程,王淑芳做出了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选择,从北斗导航研发系统转到交通运输行业,牵头实施首个二代北斗系统民用示范工程,建设管理“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
刚转行时,家人很不理解,之前的研发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从头起步,从零开始。她的一番话,打消了家人的顾虑。她说:“世界上两大导航系统,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两个系统几乎同步建设,可是GPS做到了让全世界离不开它,GLONASS却鲜为人知,根本原因是GPS通过产业链来反哺系统建设,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是卫星导航最大的用户,转业交通,就是想让北斗用起来,让她成长,让她壮大!”
|
王淑芳负责运行管理“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 |
如今,北斗示范工程带动400多万台北斗终端和1000多家北斗企业进入交通领域,实现产值上百亿元。装载了北斗系统的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可以有效加强道路安全监管。通过北斗车载终端的应用,加上多方齐抓共管,重特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逐年下降。2015年,全国较大等级以上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2011年分别下降31.5%和37.1%,其中重特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6.7%和48.9%,创历史最好水平。王淑芳说,如果通过她的工作,哪怕避免一起交通事故,哪怕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她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仅北斗,王淑芳还全面参加交通信息化工作。“踏朝霞,迎风雪,城际如梭,高铁山间过。野鸟衔枝絮冬巢,迟暮中年,无暇时光错。”这是她在出差时即兴写的诗句。在别人看来,她在交通系统的工作应该远比北斗研发工作轻松,可现实是一年中她有大半年时间漂在全国各地,她把“北斗精神”真的带到了交通工作中。
2013年,应交通部运输服务司要求,王淑芳带领团队承担了“12328”服务热线电话系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等民生工程信息化建设任务。她说:“和北斗研发相比,现在的工作更贴近民生。无法分清孰轻孰重,每一步走来,我只想追求内心那份充实、坦然。”
“‘12328’服务热线电话系统是一项民生工程,老百姓的体验最重要。”在开发系统时,王淑芳用手机、电话和电脑对已有的如监察部官方网站、“12315”等服务监督电话系统一个个进行试验,以一个普通公众的身份感受咨询投诉过程中哪些设置便民,哪些设置让人困扰。之后,王淑芳提出,各地“12328”电话自动语音设置不超过两层就要有人工座席应答;“12328”网站可以直接上传多个图片……
2014年年底,“12328”工程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国337个地市级以上城市全部开通“12328”电话。当同事们认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时,王淑芳却认为远远不够,电话能否接通、人工座席服务质量如何、能否解答交通专业性问题等都需要进一步确认。为此,她要求团队以普通公众咨询的方式,给开通“12328”电话的300多个地市打电话进行测试,而且每个地市都要通过移动、联通和电信手机、座机不同的线路打6个电话,测试线路是否全部开通。“那几天,手机都烫手,感觉电话都要爆了。”王淑芳回忆近2000个电话打出去再加上对方反馈回来的电话的情形。不过,测试中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团队针对问题又进行了详细汇总,和各个地方进行沟通协调,“12328”系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
“把事情交给王淑芳,心里踏实。”这是每个和王淑芳打过交道的人的一致感受。追求极致、力臻卓越,是王淑芳最显著的特点。
|
2018年6月,王淑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与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共成长”的主题与记者见面交流。 |
王淑芳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2016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者”等荣誉称号。2017年5月,以王淑芳名字命名的交通运输部“王淑芳工作室”成立。2017年,王淑芳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让百姓出行更安全,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当好党代表,不辜负同志们对我的信任。”王淑芳表示,她正在带领团队把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监管中,更精准地分析车辆的运行时段,了解司机疲劳驾驶情况,给监管部门提供执法依据。“作为科技工作者,我要把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交通领域中来,助力实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
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整理
图文综合自新华网、中国经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