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冷菊贞 |
“艾青曾在诗中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当我用真挚的情感去爱这片土地的时候,它便有了和我生命一样的质感。”冷菊贞深爱着的这片土地叫小南河村,在乌苏里江畔、大顶子山下,被白雪覆盖,被《乌苏里船歌》传唱。
“读透”这片土地
|
冷菊贞1973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2015年之前,她是双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干部,爱好摄影和写作,出版过《魂与山系》等作品。 |
2015年12月6日,穿着长羽绒服、背着摄影包的冷菊贞来到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赴任驻村第一书记。这是一个贫穷的小村庄,226户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村里唯一的产业是一家豆腐坊。一到冬天,大雪封路,村庄几近与世隔绝。
刚到小南河村,冷菊贞就召集村干部开会,试图找到村庄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小南河村的土地被当地人称作“岗子地”,日照时间很短。冷菊贞想到了“旱改水”的结构调整方式,但有经验的村干部不同意:“工程巨大,惠及农田面积太小。”大家用“排除法”,把能脱贫致富的方式都想到了,但都没有采用。
冷菊贞把小南河村的资料收集起来,从历史、人文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小南河村离乌苏里江不到12公里,离珍宝岛湿地等景区都在几十公里左右。从表面上看,村子确实穷;但从摄影和旅游的角度看,这里又很富有——它有《乌苏里船歌》唱到的大顶子山,有中国版图最东边的一座寺院,有环绕村庄四周的两条护村的山泉河。村里保留了一些具有关东特色的木刻楞老屋大院,保留了一些老磨盘、老作坊,还有过去的老讲究和独特的匠人故事……小南河村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有原生态,这不就是“民俗”吗?
冷菊贞和村干部开始探讨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利用小南河村的特色优势,发展乡村民俗休闲旅游,打开小南河村的大门,带动产业发展,最终让村民致富。这个思路,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12月16日,饶河县领导带领13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来到了小南河村,实地调研论证,肯定了“把小南河村打造成摄影旅游基地”的定位,统一了思想,振奋了民心。2015年的那个冬天,沉寂的小南河村开始热闹起来。
从“农家乐”开始谋篇布局
冷菊贞和村干部研究决定,利用村里的木刻楞老屋大院,打造“农家乐”。冷菊贞每天都去准备打造“农家乐”的村民家里,挂苞米串、翻修磨盘、找木匠做爬犁……她和村民说:“一期投入不让大家花一分钱,你们只需要按着要求投入劳动,统一修葺就可以了。”村民们觉得这个第一书记干得来劲,不忍心泼凉水,表面上就同意了。但事实上,当时村民不理解,也没有从心底接受,他们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村子,这么个地方,谁来旅游啊?冷菊贞知道,农村工作首先就要赢得农民的信任,小南河村要走出去,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她要与村民同甘共苦,共同奋斗,当他们真正富起来那天,事实和结果会说明一切,村民才会理解她所做的一切。
12月的一天,冷菊贞听说黑龙江省要召开摄影年会,便争取机会播放了小南河村的两分钟宣传片。后来,宣传片被广泛传播,摄影爱好者们知道了“小南河”这样一个特色村庄。
村民们也看了宣传片,他们说“没想到自己的村子这么美”。让他们同样没有想到的是,20多名看过宣传片的摄影爱好者要来小南河村旅游。这是到小南河村的第一支旅游团,也是检验大家接待能力的一次实战。前一天,冷菊贞和村干部开会,游客来了吃什么玩什么,大家挖空心思把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地研究了一遍。
终于,“大顶子山关东情——小南河农家摄影旅游基地”迎来了首批游客。游客拉着爬犁在雪地里飞跑,在河道上滑冰板打雪仗,筋疲力尽才回到农家的大炕上。村民们使出了浑身的本事,做出了拿手的好菜。游客们说:“玩着冰的冷,却感受着火的热情。在小南河村,真正体会到了北方人的热情和淳朴。”
在这次接待中,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村民马莉在外打过几年工,后来回村养蜂,开办网店卖蜂蜜等当地特产。这几天,她向游客推荐了自己的产品,没想到卖了3万元的蜂蜜。这件事对村民触动很大,大家切身感到:敢想敢干能赚钱才是真本事。
村民的热情和努力带来了回报。随后,小南河村接到了一笔26人的旅游订单,26人又带来了200多人……
冷菊贞和小南河村人的智慧层出不穷:他们设想出冰雪融化后的旅游项目,让游客一下车,就融入迎接的秧歌队,休息后,可以体验搓苞米、荡秋千、跳大绳、沿河漂流、做豆腐,晚上再来一场篝火晚会。他们还把端午节打造成“百家菜团子小南河端午情”,把七夕打造成小南河的乞巧节……村民的热情一旦被点燃,就会动力十足,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描绘乡村旅游的诗情画意
小南河村的大门终于打开了,但冷菊贞没有放弃思考,她一直在想如何进一步打开乡村旅游的大门,为小南河村注入文化的内涵。
2016年春节快到了,冷菊贞想到要拍摄一些有特色的作品,扩大小南河村的知名度。腊月二十七,冷菊贞拍摄了《全村点灯》;除夕夜,她独自踏着没膝深的积雪,在山顶拍摄了小南河村的《红灯高挂》;她还买了800块钱的烟花,拍摄了一系列的“节日乡村”的图片。这些照片配上文字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正好被一些寻找拍摄场景的摄影爱好者看到。他们格外欣喜,满怀期待地安排了正月初二赴小南河村拍摄东北民俗的行程。
大年初二开始,游客涌进了小南河村。秧歌拜年、大院摆饺子、豆腐坊送福……村民们和游客一起过了热闹地道的“中国村庄年”。
喧嚣过后,冷菊贞安静下来反思一些问题:小南河村乡村旅游才刚刚起步,游客大量涌入,但管理上还有待增强,餐饮卫生、游客安全都需要给予重视、制定标准和计划。
在冷菊贞的倡议下,小南河村成立了旅游协会,明确了下设7个部门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办法。小南河村的旅游事业开始走入机制明晰、抱团经营、有序发展的快车道。
|
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小南河村人扭出了东北大秧歌的特色,扭出了团结向上的高兴劲儿,扭出了觉得家乡被人关注和喜欢的自豪劲儿。 |
|
小南河村人在东北地区创造了“二月二开耕节”。中央电视台曾播放的小南河村二月二开耕节的节目,就是一部小南河村的宣传片。 |
|
当地妇女穿着小花棉袄,在老街上摆出盖帘饺子。 |
|
大顶子山下种植了百亩向日葵和油菜花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图为冷菊贞在拍摄。 |
特色旅游让小南河村出名了!浙江卫视《我们十七岁》节目组“过大年”专辑来这里拍摄,北京超姆影视公司影视基地在这里落成,安徽中药材加工企业来这里选购原料……
冷菊贞说,特色旅游提高了小南河村的知名度,下一步就要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提高村民收入。小南河村成立了黑龙江小南河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小南河种植合作社,注册了小南河村商标,恢复了酒坊、油坊、豆腐坊、绿色养殖及加工等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村里还组织妇女自制辣椒酱、小豆腐、冻饺子到网上销售。
|
冷菊贞(右一)参加民俗旅游活动。 |
|
冷菊贞(右一)向消费者介绍小南河村的农家辣椒酱。 |
新时代故事的主人公
冷菊贞租下了村民的一栋闲置房屋,用于居住和办公。屋外糊着泥土,门前放着锄头,屋里贴满了“福”字,村民把它叫作“福屋”。
|
春节时挂满红灯笼的“福屋” |
在小南河村,没有人不知道“福屋”。这里不仅是冷菊贞的住处,还是小南河村村委会的“第二办公区”,村里有时候会在“福屋”开会。村里的大人小孩有事没事都想来“福屋”坐一会儿,这成了不少村民的习惯。
“福屋”的灯是村里的“长明灯”。冷菊贞经常晚上工作,有时候村民早起干活,看到她屋子里的灯还亮着。
冷菊贞以前住在双鸭山市,距离饶河县城300公里,她几乎每周都去看望住在县城的父母。小南河村距县城只有20多公里,她却几个月回不去一次。冷菊贞和在哈尔滨上大学的儿子,一年也只见一两次面。冷菊贞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但在小南河村人心里,她是最优秀的第一书记。
由于在第一书记岗位上的突出贡献,冷菊贞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感动龙江”十大人物、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黑龙省“百名优秀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当选为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
时间飞逝,小南河村的大红灯笼已经亮了三个冬天,秧歌队已在巡演街道上出现过三次,而冷菊贞作为第一书记的任职也要到期了。听说冷菊贞要走,村民们哽咽了,虽然现在找到了发展方向,也能挑起发展担子,但大家都舍不得她走。于是,冷菊贞申请留任,经组织决定,任期可以延长三年。
回想当初到小南河村赴任时,冷菊贞说她的设想是在《乌苏里船歌》的旋律中,在大顶子山的白云下,写一部长篇小说,讲述村庄的生动故事和喜人变化……但忙于小南河村的发展,小说没有完成。冷菊贞的脚上粘满了厚厚的泥土,她把垄沟当成键盘,把大地绘成了图画。冷菊贞自己,也成了故事里的主人公。
如今,小南河村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民俗旅游村、脱贫攻坚明星村、乡村振兴样板村。冷菊贞和小南河村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优美的《乌苏里船歌》一样继续被大家传颂。
来源: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
图片提供: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