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8岁从零开始创业,用36年的奋斗实现了企业和个人价值的升华;她的创业故事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写入书中,被誉为“没有资本的企业家”;她在疫情面前和时间赛跑,努力建成最好的防护服生产线……她就是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
徐爱华说,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赋予了企业和个人价值,只要国家需要,就会全力以赴。关键时刻,企业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创业者才能走得更远。
|
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 |
与时间赛跑冲刺的人
医用口罩告急!医用防护服告急!消毒液等医用物资告急……2020年春节,“告急”的信息牵动着数亿中国人的心。
“做服装一直以来是华联集团的强项,马上筹划新建医疗防护服生产线!”徐爱华想做一些隔离服捐给医院救急,在旗下企业浙江绿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生产线。
“我们要排除困难以最快速度建立生产线……”春节期间,徐爱华和绿萌集团董事长张皓洋筹划着新建生产线的事。之后,他们迅速筹措,拨打电话落实生产企业备案和产品备案、寻找样本和采购原料,设计打样、企业复工,再以最快的速度安排人员组织生产。
当前情况下,新建生产线谈何容易,原材料紧张不说,单是一线生产工人从哪里找?“攻坚克难也要上。我们要建设最好的车间来生产紧缺物资,保证产品质量,守护一线人员的安危。”徐爱华寻找各种资源,让原材料生产企业挤卖一点,花高价购买部分专业设备,发动员工从家乡请来熟练工人,并安排好他们的食宿和防护工作……“在疫情面前,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和时间赛跑,这也是我们企业的责任。”徐爱华说。
浙江绿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在的绍兴市给予了极大支持。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产品质量、所需配套设备以及卫生要求等做出详尽指导,并对生产企业备案、产品备案等方面给予帮助。
“马上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全力生产隔离服、防护服……”2月3日,首条“防护物资”生产线组建完成!2月7日,首批隔离服出炉!徐爱华和新生产线上的每一名员工都激动无比。
|
徐爱华(左)在防护服车间查看生产情况。 |
“马上将刚生产出来的一次性隔离服分批次紧急送往各地‘战区’”!当天,第一批隔离服捐送给了援助武汉的浙江医疗队,还有绍兴市的医护人员、环卫工人、交警等,以解决燃眉之急。
从2月9日起,公司生产的隔离服等应急物资,全部由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调拨,支援防控一线。
徐爱华说:“原来我只是想做一些隔离服捐给医院救急,现在我准备继续做这个产品,只要国家有需要。”
回顾与时间赛跑的一幕一幕,徐爱华说感觉很忙碌、很辛苦,也很快乐,仿佛创业办厂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
没有启动资金创业的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浙江省绍兴县南部山区王坛镇的徐爱华,家中并不富裕,她和6个兄弟姊妹过着简朴的生活。班上“父母领工资”的同学拿来的东西,她连见都没见过。“成为领工资的人,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的念头深深扎根在了徐爱华的心里。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绍兴县大力发展以纺织、印染为主体的乡镇轻纺工业。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当地政府从上海请来师傅对工人进行培训,培训后考第一名的工人将会去上海进修一年。第一次高考落榜后在乡镇企业打工的徐爱华,从工人中脱颖而出。1983年,在上大学还是学一门手艺之间,徐爱华选择到上海学习服装设计。一年后,年仅18岁的徐爱华下定决心走上创业路。
那时候,许多创业者会找家人凑足启动资金,但是身无分文的徐爱华没向家里伸手要过一分钱。“压根没想过向亲朋好友借钱。”徐爱华说,这是一种自然而然萌发的下意识选择。“一直以来,我受到的家庭教育,让我不愿给家里人增添麻烦,凡事都要靠自己。”
没有钱怎么创业?徐爱华想到要靠技术。“爱华时装招收15名学徒,包教包会,学习时间1个月,学费15元,学不会的可以继续学2个月或3个月,不加收学费”。那时没有专业的广告公司,徐爱华一次次跑到当地广播站,恳请播音员帮忙播一播。广播站被感动了,破例给了徐爱华一次机会。
“广告效应”加上“包教包会”,徐爱华招收到了19名学徒。“教学徒需要缝纫机、熨斗、剪刀这些工具,我算了算差不多要两百六七的样子。”考虑到学徒交学费之前要上门看场地,徐爱华借来缝纫机等设备,在“厂里”暂时摆放两三天。等收到学费后,徐爱华从杭州买来机器,再赶紧把借的设备还回去。
徐爱华从上海学来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别人带两三个徒弟,她一带就是19个;别人带出徒弟得花费一两年,她两三个月就让徒弟出师。半年时间,徐爱华收了近100个学徒,择优留下6个,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厂。
为完成订单,徐爱华曾趴在缝纫机上睡觉,因为“怕躺在床上睡得太沉”。“从来没感到苦。创业就是这样,奋斗就该如此。”徐爱华说。
真正难的是找销路。但中国巨大的市场给了徐爱华一线生机。绍兴竞争激烈,就去中西部闯一条路子。20世纪80年代,徐爱华跑遍了湖南、湖北、贵州、青海等6省区18个县市,企业生存了下来。徐爱华开始承接外贸订单,缝纫机也从48台扩展到了800多台。
改革开放,国家对民营经济越来越重视,政策红利也越来越多。在旁人看来,徐爱华是敏锐而幸运的。从内销到外贸再到内外并重,从服装纺织到地产开发再到资本运作,她几乎踩准了时代发展的每一个节点。
努力实现更大价值的人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阿比吉特·班纳吉、埃丝特·迪弗洛等三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丝特·迪弗洛两位学者,在其最重要的著作《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收录了徐爱华白手起家的案例。案例阐述了一个事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里,女性即使没有资本也可以冲破贫困,成为企业家。由此,徐爱华被誉为“没有资本的企业家”。
“我奋斗的价值,被这本书放大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不可以说这是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认可,对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尊重?这超越了我本身的价值。”徐爱华说,没有改革开放,自己就不会有去上海学习的机会,之后的一切更无从谈起。“我有今天的成就,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不超过10%,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我提供了舞台。”
在徐爱华看来,今天创业的年轻人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再加上互联网链接起丰富而有效的资源,尤其是不断释放的利好政策,新时代依旧是创业的好时代。“只要你不急于求成,沉下心来去思考,去分析,你会发现,无资本创业的机会比比皆是。”
|
“责任和担当,支撑我走到了现在” |
回首36年创业路,徐爱华认为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支撑她走到了现在。起初是“富起来,让家人过上好生活”的家庭责任和担当,如今是“强起来,与祖国同频共振”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
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徐爱华接受新华网采访。 |
徐爱华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企业改革十大杰出女性”“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中国企业改革十大杰出女性”“中国女性创业创新奖”等多项荣誉。
面对荣誉,徐爱华更希望自己的企业能获得广泛的社会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仅源于企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和依法纳税,而是它能为国家、为民族做得更多。“企业家的理想和国家、民族的事业结合,才有更大的价值。”徐爱华说,只有把自己的梦想转化为社会的担当时,创业者才不容易放弃,才能走得更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身着白大褂的医生,再险再难也要守护人民健康;身着警服的警察,再苦再累也要保护人民安危……那份来自职业的责任感,是战胜疫情的力量之源。在他们的后面,还有很多企业家、劳动者、志愿者挺身而出,如同亲人为前方的“战士”备好行装、做好后勤,使战“疫”之路充满阳光与希望。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战疫”时刻的这些责任与担当汇聚在一起,必定会筑就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战胜病毒,打赢战疫!
来源: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
综合自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妇女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