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麻怀村人工隧道入口处,邓迎香和外出结亲的村民打招呼。如今的麻怀隧道通车通电,人来车往。 |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村妇女,带着几十户村民,开山凿石,前后历经十几年,硬是把大山凿穿,开出了一条216米的“小康之路”。她不等不靠,带着村民发展产业,使曾经闭塞的贫困村面貌一新。
她就是当代“女愚公”、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一个敢于抡起铁锤开挖隧道的女人,一个带领麻怀脱贫致富的女人。
12年凿通脱贫路
贵州黔南深度贫困地区,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
邓迎香居住的麻怀村,由于群山环抱,山高坡陡,祖祖辈辈都吃够了交通不便的苦头。
出村得翻山越岭,生活物资拉不进来,山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在邓迎香眼里,那时的日子就是“坐井观天”。
山路崎岖又危险,所以村里的孩子大多都是十岁才开始上学。因为走到学校要花两个多小时,孩子太累,上课经常打瞌睡,成绩普遍不好。
大家都知道,“要致富,先修路”,更懂得“要想孩子不受穷、不受苦,还得靠多读书”的重要。可是面对高耸的大山,路从何处修,大家想都不敢想。
1993年7月的一个晚上,邓迎香3个月大的孩子高烧不退,她和爱人发疯般地背着孩子往医院跑。奈何大山挡在面前,路途遥远,“我感觉孩子就在我的背上渐渐凉下去了”。因为丧子之痛,邓迎香萌发出凿山开路的念头。
|
邓迎香带领群众挖山凿洞 。 |
1999年,国家实施农网改造,可又因为大山阻隔,电线杆子和变压器运不进来。夜幕降临,别的村庄都有了亮光,麻怀村却依然漆黑一片。
这时,村里决定顺着村南面的溶洞凿一条隧道。“麻怀村一定要开山通路!”这时的邓迎香虽是普通村民,却有着比任何人都强的决心。
|
2013年10月,邓迎香(中)同一起打隧道的村民商量如何将隧道进一步加宽、巩固。 |
开山在即,没有资金是一等难题。经过商议,村里有承包土地的村民就出资15元,总共筹集到1350元钱,主要用于买蜡烛、煤油和凿山的锤子和锄头。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当年农历十一月初八正式开工凿山。
邓迎香说起凿山的往事,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大家一个挨着一个地坐在地上,由于空间狭小,大家都抬不起头,点着蜡烛和煤油灯,呼吸的都是煤油的味道,里面很闷热,汗水不一会儿就能浸透全身。”
刚开始,打下来的石头都是村民用手相互传递到外面,打到山中间时就十分费力了。“我们就想办法,找来宽度合适的木头,中间挖出一个能装石头的坑,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克服了这个困难。”
由于没有技术人员,只能用“放爆竹听声音”的土方法确认打洞的方向。
“有一次,我们在山这边放爆竹,山对面的人听声音说感觉没有以前的距离近,这才确定洞打弯了。”邓迎香说,最后打完有个地方有八米宽,就是因为当时出了问题。
|
2015年12月15日,邓迎香走进她带领村民“刨出来”的人工隧道。 |
2001年正月28日凌晨,全长216米的隧洞终于打通,电线杆顺利抬进村,麻怀村终于通了电。
“原先出村子要花两个多小时,现在钻洞走,只需要15分钟!”邓迎香说,“我们当时什么都没有,但是绝不能等、不能靠,我们自己干,也把山凿通了!”
虽然隧洞已经打通,但是只能勉强过人,此后,在邓迎香的坚持和带动下,村民又多次施工拓宽隧洞。2011年夏天,一条连接山外,长216米,宽3.9至5米,高3.5至5米,能通5吨小货车的穿山隧道终于竣工。
“麻怀干劲”推动产业脱贫
凭着不服输、不放弃的韧劲,邓迎香带领村民用土办法打通了出山的隧洞,造就了“敢于挑战、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协力攻坚”的“麻怀干劲”。她也被外界誉为“当代女愚公”。
|
邓迎香在种植基地内查看铁皮石斛长势。 |
在“女愚公”的故事被广为流传的同时,各种荣誉接踵而至,邓迎香先后荣获了全国消除贫困“感动奖”、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等荣誉。身边的人都为她感到自豪,但邓迎香却觉得压力倍增,因为她明白,要带领乡亲们致富,打通一条隧道远远不够,未来的路还很长,也很艰难。
2014年初,邓迎香当选为麻怀村的村委会主任,那时,村里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村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
“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一定要带大家脱贫致富。”邓迎香接过了带领全村脱贫的重任,从基础设施做起,继续修缮村里的路。
“为什么路修好了,我们村还是这么穷?”邓迎香经常带着这个疑问思考、学习。她明白,以前修路是为了生存,现在要进一步发展产业,才能带动村民致富。
邓迎香四处考察学习,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项目。麻怀村的一块田坝上,铁皮石斛长势正旺,这是邓迎香与人合作摸索的新“产业”。看好种铁皮石斛的前景,可苦于没有经验,怕风险太高,邓迎香决定自己先试种,“做好了,就在全村推广。”
与此同时,村里还制定了养殖肉牛、绿壳蛋鸡,种植中药材、果蔬的产业发展规划。凭着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入情入理的沟通,邓迎香说动了村里几位“能人”,一起办起了麻怀村第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她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不仅能拿租金,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赚钱。村民的发展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从2015年至今,麻怀村已经有200多名村民陆续返乡。如何带领大家致富,成了邓迎香心中的头等大事。“大家回来,就是要发展,要致富,我们面对的可是村民1000多双眼睛的期盼呀。”为了这件事,她经常半夜睡不着觉。
|
邓迎香查看中草药岩黄连的培育情况 。 |
经过认真思考,麻怀村瞄准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致富的路子。麻怀村开始实施“山上种果药、田里种稻菜、水边养鸡鸭、家里养黑猪”等六项工程,引导和扶持村民种植桃树23000株、林下养鸡6500只、种植核桃与板栗270余亩、稻田复种早玉米326亩,订单中草药种植100亩。同时,村里利用借助距“中国天眼”只有7公里的地理优势,利用青山绿水带动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了几家农家乐。
“要强起来,还得发展集体经济,我们在想办法将带领群众致富与发展集体经济融合起来,达到‘双赢’的局面。”邓迎香心中有数,为发展集体经济,她到处“取经”。
根据麻怀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麻怀将通过村里打基础,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群众入社、入股分红,以村里闲置的荒山租包给群众经营管理的办法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让群众有盼头。
为尽快落实规划,邓迎香积极主动到上级跑项目、争取资金,经过努力,先后得到县农工局、扶贫局、林业局以及农发行的支持,获得上百万元专款,为麻怀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山林掩映下的麻怀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
在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的带动下,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麻怀村的人均年收入从2011年的800元增加到2018年的1.15万元。家家户户看上了电视、喝上了自来水,9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新房,全村153户人家拥有53部小轿车。过去常年在外打工的260多人已经有240多人回乡创业。
更为可喜的是,隧道没打通前,麻怀村没出过一个大学生;隧道打通后,村里已经有23个孩子考上了大学,还有一个考上了研究生。看到村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脱贫致富,邓迎香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我现在不仅是麻怀村的党支部书记,还是4个村的联村党委书记,我要带领4个村一起憧憬未来。”
今年9月,邓迎香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她说:“‘最美奋斗者’是靠实干精神干出来的,美好的生活是苦干出来的。”她要把‘最美奋斗者’们的精神事迹、把苦干实干、不等不靠不要的奋斗精神带给基层一线的干部群众。
相信在邓迎香的带领下,麻怀村和周边村的村民凭着锲而不舍、敢闯敢干、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干劲,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整理
综合自新华网、多彩贵州网、中国妇女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