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远赴非洲利比里亚埃博拉疫区,执行“援非抗埃”任务;她跟随“和平方舟”号,执行“和谐使命”任务;她驰援武汉一线,执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她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是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护士长陈静。这些惊心动魄的时刻,是她31年护理工作中的浓墨重彩。
|
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护士长陈静 |
看不见你的脸,却能从动作中感受到你的温暖
除夕凌晨4点,陈静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震动声惊醒。医院护理部主任彭飞语气急促:“1小时内,从科里选定10名护士准备支援武汉。”陈静首先把自己“框”进名单,再迅速确定其他人员,并逐一打电话通知。
陈静所在医院总共派出48名护士出征武汉,多数是“90后”,陈静出任“总护士长”。出征前,医院领导要求陈静:“要完完整整地把所有人都带回来,一个都不允许掉队。”
“这些90后姑娘们,比我女儿大不了几岁,还都是孩子,但没有一个人犹豫。什么是战士,什么是勇士?她们就是!我敬佩这些孩子!”陈静激动地说。
大年初一晚上,医疗队已进入紧张工作状态,正紧急确定次日进驻汉口医院重症病房第一梯队第一班岗的3名医生和5名护士人选。陈静召集大家商定5名护士人选。神经外科护士长张婷记得那晚陈静说的第一句话:“明天谁跟我上?”潜台词很明显,陈静已经把第一个名额留给了自己,谁也别争。
改造病区、打针输液、采集标本、监测生命体征、护理患者、打扫病区……在汉口医院,陈静带领护理团队的战友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奋战在危险的重症监护病房。
“大爷,答应我,一定要坚强。只有您康复出院,才能好好照顾阿姨……”陈静为这位75岁的大爷鼓劲。几天前,大爷病情加重,刚刚被抢救过来,他就急切地询问患病老伴的情况,一再要求,尽快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他老伴的病房,照顾她。为了让大爷安心治疗,陈静请普通病房的同事时常拍一些他老伴的视频。看到视频里的老伴很好,大爷露出了笑容。
什么叫患难与共,什么叫生死相依?陈静被这对老夫妻深深感动,也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来到这里的每一名患者都曾在生死线上徘徊。此刻,陈静和护士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一次,为一名发热患者清理喉咙时,患者咳出的痰液溅在陈静的防护面具上。她没有躲闪,而是继续耐心地清理污物。还有一次,给患者喂饭时,患者突然呕吐起来,陈静一边安抚,一边拿出床下的脸盆,为患者擦拭干净。那位身体虚弱的患者,尽力伸出大拇指感谢她。
陈静经常告诉护士:“患者最怕的事,是没有人在乎他。我们多跟患者交流,可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就像一面镜子,他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在他们心里就有多重。”
弯腰,观察病床前“血氧饱和度”的显示数值;抬头,细数输液管里流下的液滴;蹲下,仔细查看患者扎着留置针的手背;伸手,帮呼吸渐渐恢复平静的患者捋捋额前的白发……患者看不见她的脸,却能从她每天都重复无数次的动作中感受到爱的温暖。
|
患者看到的是你每天重复无数次的“平凡”动作 |
为了让戴着呼吸面罩的重症患者准确及时地“说出”自己的需求,陈静制作了一本《新冠护患沟通手册》,“翻身”“喝水”等各种需求,都对应着她画出来的那些贴心图案和暖心文字,患者用手一指,护士就能明白。“勤快只能把事情做完,用心才能做到极致。”陈静说。
看不见你的脸,却能从眼神中感受到你的力量
|
从你的眼神里,战友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
2月2日,在汉口医院奋战8天8夜之后,陈静和战友们转战到武汉火神山医院,和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其他战友并肩作战。陈静再次出任重症医学一科护士长。
如果说火神山医院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尖刀”,那么重症医学一科就是尖刀上的刀尖——护理工作任务更重,直面病毒的风险更大。
那段时间,陈静带领从全军各单位抽组的护士,一边安装设备,一边熟悉装备性能。凭着多年急救经验,陈静整理出1000余种药品、耗材、器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从仓库迅速转运到位……在极短时间内建成了具有专业水准的ICU!陈静让战友们刮目相看。
按照之前的工程设计,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病房分为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3个区域,值班医生可以从重症病房返回到半污染区进行医嘱处理。看完工程设计图纸,陈静立刻警觉起来,她认为,重症病房工作区的划分就要“非黑即白”,要么是污染区,要么是清洁区,当场提出整个病房设计从进到出,必须是单向行走,不能折返。陈静的提议得到了张西京教授等专家的肯定,为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添加了一道安全门。
重症医学一科由来自全军不同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组建而成,护士占了一半以上。作为“大管家”,陈静如履薄冰。穿戴防护服、隔离服、面罩、护目镜等大大小小近几十道程序,她对每一个人都严防死守。陈静说,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等于战场上的全副武装。
陈静把科室里来自全军不同医疗单位的护士们拧成了一股绳,带着她们冲锋陷阵,也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保护。
护士陈亚平很要强,但身体虚弱,陈静将她调到后勤班负责物资申领。护士左添有爱摸脸的习惯,每次见到她的“习惯性动作”,陈静都大声提醒……“护士长就是一位暖心的妈妈,她会不停地提醒我们,帮助我们检查每一个防护的要领。虽然有点严厉,其实是在保护我们,也是爱我们的一种表现。”护士仲雅说。
“在别人眼里,她们是白衣天使;在我眼里,她们还是孩子,我必须一个都不少地把她们带回去。”陈静坚定地说。从她的眼神里,战友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武汉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徐正梅知道陈静一年前做过手术,怕她吃不消,准备把她暂时调出重症监护病房。陈静坚决不同意:“我们是军人,就是刀山火海也要上!请不要用英雄来称呼我,其实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责任。”
第一个为重症患者翻身、第一个为患者清洗身体……陈静总是将自己排在第一梯队第一班次的“刀山火海”,做着平凡琐碎的事情。有一种英雄叫做“平凡”。
|
你忙碌的身影让人心疼 |
陈静说,很多时候自己被身边的战友感动:“护士们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和护目镜,恶心想吐时会深吸一口气咽下去,她们不想浪费一套防护服,不想给其他战友增加负担。她们真的很勇敢!”陈静说,那些志愿者准时到医院附近,给工作人员和住院患者分发食品,风雨无阻;病房里总会有一些好起来的患者,主动当志愿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爱的暖流,汇聚武汉三镇。爱的接力,积蓄胜利能量。
看不见你的脸,却能从防护服上的“笑脸”中感受中国的情谊
|
当地居民记住的“最美中国笑脸” |
陈静说,从小到大,父母常常会叮嘱我一句话:凡事,多为别人想,多对别人好。后来读护理专业,记住了老师说的一句话:“爱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名护士很重要的能力。”
爱的确是一种力量,一种带动更多人为他人奉献的力量。一位陈静护理过多年的患者安排自己的身后事,还动员父母一起办理了遗体捐献的手续。“国家花在我身上的钱,还有医护人员的情感账,这辈子还不清了……”那位患者动情地说。
47岁的陈静做了31年护理工作,有29年在急诊急救、血液净化科室做护士,期间,她作为军队医院的战士,多次执行紧急任务。
2014年,陈静飞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那一年,她的女儿即将参加中考。在100多个日夜里,陈静和战友们克服重重困难,冒着高温搭建塑钢简易救护所,科学制订预检分诊和护理工作流程,确保了医疗援助工作快速高效展开。身为护理组长的她,将笑脸画在防护服上,穿梭于各个隔离病房。尽管不能看到陈静真实的笑脸,但当地居民记住了防护服上的笑脸,他们说:那是他们见过的最美中国笑脸!
回国后,一位患者对陈静说:“知道你去非洲,我每天都会关注那边的新闻。”“那位患者只是我护理过的600多位患者中的一位。他却每天都在关心我,那一瞬间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陈静说。
2018年,“和平方舟”医院船赴巴布亚新几内亚等11国执行“和谐使命-2018”人道主义医疗服务任务。那一年,她的女儿面临高考。那次,陈静担任门诊护士长,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太平洋到大西洋……随船出海的8个多月,她赢得了所到之处患者对中国军队护理技术的高度认可。在陈静家中,有一本出访时拍摄的影集。里面有患者和她的合影,那些不同肤色的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这些年,陈静和她所在的护理组获得过多项荣誉:“全国援非抗埃先进个人”“上海市巾帼文明建功标兵”“上海首届仁心护士奖”等。“仁心护士奖”颁奖词评价陈静:“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面对患者她付出的是一丝真情,一份关爱,舍小家为大家,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无时无刻不在奉献!”
在陈静看来,跟荣誉相比,更重要的是品质。最优秀的品质是善待每一名患者,这是一名护士的职业道德。
来源: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
综合自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军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