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会议举行期间,港澳台各界人士围绕大湾区协同发展、产业合作及两个合作区建设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其中,不少年轻人评价,“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模式符合粤港优势互补的实际。
香港高校有助优化大湾区高端人才库建设
提交大会审查的党代会报告多处提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这将成为广东招才引智,吸聚高端优质资源要素的重大平台,对于我省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周文港对南方网、今日香港地记者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中,除政策和硬件外,人才培养及配套非常重要。他指出,香港的8间资助大学值得为广东培养更多应用型强的研究生,为广东地区的科研成果商品化、国际化,以至科研产业升级作出更大贡献。
他说,近年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及将会陆续落成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大学(深圳),将会成为广东高等教育上的一张名片,为广东的服务业升级转型作出应有贡献。周文港期望,未来广东及香港特区应对香港高校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分校,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以进一步优化大湾区的高端人才库建设。
周文港强调,“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是符合香港和广东目前优势互补的实际。他认为,可以探索通过这一模式,将香港目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好好做大,并与广东制造业及内地庞大市场等优势结合起来,“实现‘转化在内地’是必然的事。”周文港说。
在产业合作方面,周文港引述香港岭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部于2020年发布的《大湾区港资制造业研究报告》称,近五年大湾区内地城市含港资成份的在营制造业企业数目,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可见整个港澳现代金融服务业与广东制造业长期以来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认为,未来香港的5大商会及内地的11个港人商会,都需要在香港特区政府相关政策局的支持下,加强和广东相关部门的有效合作,加强粤港澳三地在金融服务和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提升大湾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让更多香港青年走出舒适圈拼搏创业
过去五年,广东省在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方面所做的工作,令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广东省政协委员吴学明深有感触。他向记者回忆道,2011年,他在广州创办了一间游戏科技公司,充分享受了当地政府推出的创业优惠政策、较低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良好的行业发展氛围。他说,政府的优惠政策,让很多像他一样的香港青年敢于走出舒适圈去拼搏创业。
吴学明说,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人才、政策、科技等领域不断提升,香港青年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及高水准的发展机遇。他指出,大湾区不断完善基础建设,大大促进了人才流动性以及企业的互联互通,让青年与湾区的发展不受地域限制。
“‘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 的创新实施细化了粤港澳分工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三地资源和优势,大大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创新科技领域的发展进程”,吴学明认为,这种创新合作模式有利吸引香港青年来内地发展,他们既不用完全脱离成长地,又能突破地域界限,到大湾区其他城市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建议,粤港澳三地要继续携手促进协同发展,继续加强要素流动的便利化程度,给予青年更多必要的服务和指引,以吸引更多香港青年“北上”发展。
展望未来,吴学明希望通过开展内地企业实习培训、青年社团交流、关爱基层青年等活动,增进港澳青年对国家的认识,开阔自身眼界,建立人脉,感受内地创业氛围,以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
科技助力湾区经济开放发展
围绕党代会报告提出的“纵深推进“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澳门青年冯文滔感到振奋。
过去几年,澳门青年冯文滔一直在大湾区创业,因为公司的缘故往返广州和澳门两地。“从交通上,我就能亲身感受到澳门和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不断融合”,冯文滔说,如今从澳门到广州开车只需要两小时,通勤时间越来越短,往来也越来越便利。除了高速公路之外,还有高铁等等,让澳门和湾区内地联结越来越密切。此外,通过各种各样形式的新媒体平台,澳门和内地城市在思想文化上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大家相互了解相互交融,也更有助于携手齐心发展大湾区。
他说,横琴合作区的建设也给澳门人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澳门始终土地有限,而横琴合作区则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澳门未来能进一步走向产业多元化。包括横琴合作区的优惠政策,也给澳门带来诸多发展机遇。“作为青年人,现在主要在数字贸易等方向上努力,也是想通过科技的手段为横琴、澳门乃至湾区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冯文滔说。
澳门作为“双循环”的交汇点,本身是具有巨大的发展优势的。冯文滔认为,未来澳门要发挥自身国际化的优势,帮助国内优质品牌走向世界。而横琴作为先行合作区,则可以更有效率制定和实施一些监管制度、法律法规,从而助力澳门乃至湾区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两个合作区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我在去年决定以横琴为基地,深耕文化演出会展行业。”澳门青年梅松林认为,澳门资源空间及产业种类有限,横琴合作区建设给港澳门青年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及平台。在广东省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下,横琴合作区成为澳门青年开拓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全国市场的踏板。
梅松林说,过去五年,澳门人对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融入有了质的改变。很多澳门人将事业及生活重心转移到了大湾区内地城市,尤其是邻近的珠海及中山。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横琴将推行更多适合创业者及工作者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内地及国际知名的企业进驻,港澳青年在此大有可为。
香港青年李凯荣也对两个合作区建设充满期待。他告诉记者,十多年前当来到广东创业,就是因为粤港文化非常接近,而且都是讲粤语,交流上没有障碍。如今,他感受到交通越来越发达,从香港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坐高铁非常方便快速;同时生活上也非常便利,用手机就可以做到一切。
在广东创业这些年,李凯荣享受到了面向港澳青年的优惠政策,比如创业补贴和人才房。他认为,相对于香港来说,广东的发展空间会大很多。过去五年来,他帮助过不少香港的青年来内地创业,“我一般会优先推荐他们去前海,在那里港澳青年开办银行账户非常方便,创业还能享受政府的各项补贴,基本是零成本就能注册起步,贷款还能享受优惠”,他希望前海未来能进一步推进产业多元化,带来更多的经济发展机遇。
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产业也是这次党代会重点讨论的议题之一。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连续18年位居全国首列,凸显了文化产业的潜力和作用。香港青年李晓君对此感受颇深。 她说,近5年来广东开办了很多港澳文化的创意活动,并为港澳青年创造了就业创业机会,大湾区也涌现出很多港澳特色的设计、策划公司,“许多港澳文化企业更重视在内地市场的曝光,也更愿意参加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活动。”李晓君说。
地岭南文脉不仅为广东留下厚重的文化宝藏,其包容性也给台湾青年林俊亿留下了深刻印象。省党代会在守护传承岭南文脉上作出多项部署安排,引起了他的关注。作为非遗文化的爱好者,近年他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创视觉产品,让更多年轻人爱上非遗文化。
“广东省过去五年来一直努力塑造与广东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林俊亿坚信,随着群众在物质层面的不断充实,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他说,新的年轻一代是更有爱国情怀、民族情怀、文化自豪感的一代。未来他还将继续倡导文化原创产品设计与制作,探索优于全球的中国标准,“将我们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传承到下一代,将我们的民族工艺推广至全世界。”林俊亿说。
(ji记者 陈晨 张诗雨 李心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