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妇联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联”字优势,不断通堵点、解难点、应热点、补盲点,因时因势因地调整全市“三新”领域(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目前,济宁市“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覆盖已达75.02%。
济宁市妇联以“党建带妇建”助力“三新”领域妇联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服务覆盖。重点打造任城区“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示范点,通过现场观摩、特色亮点座谈交流等方式,总结推广其“13413”工作机制,目前已在任城区培育建立起9个特色“三新”领域妇女组织品牌。推行短线即刻建、长线组合建、无线兜底建“三线”工作法,最大限度扩大覆盖、填补盲区,努力实现“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有妇联组织”。截至目前,济宁市已在“三新”领域建立妇联组织1400个,覆盖女性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1662个,成立邮政快递、外卖、直播电商等68个新就业群体行业妇联,设立妇女联络员810名。
与此同时,济宁市妇联结合行业女性从业者需求,开展“三新”领域妇联主席、执委业务培训、全市女性社会组织培训班52场,提升妇女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同时,重点围绕行业特色、区域平台及群体需求,聚焦产业服务、妇女创业、巧手工坊、技能培训等主题,开展“选派妇联指导员”专项行动,搭建37个学习交流、沟通联系、产业链发展等服务平台,促进妇联干部与“三新”领域女性之间联络交流。
不仅如此,济宁市妇联重点在政策宣传、就业帮扶、巾帼贷等方面予以支持,提升各基层妇联组织服务效能。实施“巾帼电商能人”培养计划,开展“下沉式”巾帼直播电商实操公益培训进村居(社区)等活动,以“公司+基地+互联网+农户”的运营模式,线上线下带动妇女实现了家门口“云端”创业的梦想。推广“服务+”100%全覆盖的模式,重点打造蒜客优、中农七朵、阳光大姐等115处巾帼就业创业培训服务站,为巾帼就业群体和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指导。
女性新就业群体往往工作时间不固定、人员流动大,如何为她们提供一个舒心、暖心、安心的活动阵地,是妇联组织工作面对的一道现实课题。济宁市妇联吸纳“三新”妇联组织加入妇联线上线下品牌阵地打造,协调“三新”领域业主为妇女群体开辟打造工作场所的温馨港湾,建设“妇女之家”“巾帼科技微家”“妇女学习角”“手造微家”等各类微阵地1395个,累计服务48.4万余人次。打造“巾帼暖心驿站”,为外卖骑手提供温暖小屋;打造“妈妈小屋”,为在职妈妈提供育儿支持和心理健康、母亲素质提升等服务,帮助女性员工更好地处理工作与家庭的责任,彰显“娘家人”的温暖关爱。
(记者 韩胜利)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