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新领域建立妇联组织的力度,实现全覆盖”的重要讲话精神,安徽省妇联紧紧锚定“力争到2024年底推动女性社会组织中妇联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这一目标,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稳扎稳打,有序推进,至2024年12月底,通过重点单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村社兜底等方式在全省2089个女性社会组织中建立妇联组织,实现全覆盖。
坚持“一盘棋”,整体谋划
党建引领
推动将“大力推动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新领域建立妇联组织,实现全覆盖”纳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新时代安徽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健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妇联组织体系”纳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年度改革事项和全省“两企三新”党建年度工作要点。
协同推动
将“支持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新领域按照规定建立妇联等妇女组织”纳入2024年修订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出台《关于在全省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妇联组织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与民政部门建立工作对接和信息共享机制。
上下联动
召开省及各市“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工作部署和推进会议,定期调度工作、及时解决问题。同步开展专题培训、印发指导手册,切实加大指导力度、提高工作水平。各级妇联组织也层层动员部署,形成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
画好“一张图”,全力破难
摸清底数,打牢基础
对接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民政厅等有关部门掌握基础数据,动员全省各级妇联干部执委深入基层开展网格化、全域性摸排,建立并动态更新126个省级以上园区、全国民营500强企业、互联网100强企业、3145家女性社会组织和有女性从业人员的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等妇联组织建设台账。
先行先试,打造样板
在合肥包河区、阜阳界首市、安庆桐城市先行试点,积极探索组建路径和组建形式,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
界首市开展“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业务培训。 |
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以省级社会组织为切口,推动省社会组织总会、省家政服务行业促进会、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等成立妇联。建立省女性社会组织协同发展联盟,首批吸纳22个成员,市级妇联依托本市联盟成员推动市级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或枢纽平台建设,示范带动更多女性社会组织建立妇联组织。目前,宣城、铜陵等市成立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或孵化基地。
互学互鉴,探索创新
举办全省女性社会组织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解读政策法规、分析工作路径,组织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学习考察社会组织服务亮点,为女性社会组织妇联干部充电赋能。召开全省“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工作座谈会和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座谈会,16个市进行经验交流。在“安徽徽姑娘”微信公众号开设“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进行时专栏,编辑15期综合信息,及时分享工作经验、展示工作成果。
|
宿州市南风心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分享经验做法。 |
拧成“一股绳”,提升效能
与妇联工作互融共进
加强对女性社会组织的引领服务联系,引导其深度融入妇联工作,进一步提升女性社会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有效延伸妇联工作手臂。联合省律师协会开展“皖美乡村法治行”主题活动,组建公益法律服务团深入县域、乡村开展示范性公益法律服务和指导。发掘社会影响力大、牵动性较强的女性社会组织,将其发展为妇联团体会员;在评选表彰活动中,注意发掘推荐女性社会组织和组织骨干的先进典型。
|
女律师走进亳州市旧城小学开展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课,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
更好服务妇女儿童
引导女性社会组织主动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局中找准定位,将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融入妇女工作,链接更多社会资源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社会组织妇联更有形、作用发挥更有效、妇女群众更有感。淮北市妇联率先在全省举办妇女儿童公益创投活动,芜湖湖南商会妇联持续开展32期“雷锋”志愿服务队活动,黄山市女企协为洪涝灾区群众捐款捐物230余万元。
|
马鞍山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承办美业技能比武暨美业行业专场招聘会。 |
打造妇女工作品牌
将规范组织建设、提升组织活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广大女性社会组织在服务妇女儿童、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打造了一些有妇联特色的工作品牌。池州市女企业家协会打造“她创客厅”流动式宜业创享平台;六安市爱心妈妈公益协会“爱的守望”项目被六安市民政局推选为重点品牌公益项目;淮南市谢家集区广场舞巾帼志愿者协会的“谢大姐”们围绕乡村振兴、普法宣传等自编快板、“三句半”等节目,亳州召开团体会员座谈会并制定团体会员党员活动日行事历。
|
滁州市明光嘉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七色花特色课堂品牌项目帮助未成年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供稿:安徽省妇联组联部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