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新领域建立妇联组织的力度,实现全覆盖”的重要指示精神,金华市各级妇联创新举措,向“新”出发,全力推进“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妇联组织的引领力、服务力、组织力。
义乌市妇联积极推进“三新”领域妇联组织有形有效覆盖
近年来,义乌市聚焦“三新”领域,以重点领域单独建、依托行业统筹建、区域携手联合建的总体思路,梳理整合辖区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等资源“菜单”和需求“清单”,并发挥各领域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女性群体数量较多、行业特点鲜明或已成立协会的行业,组团式、裂变式推进妇联组织建设,激发千万妇女共创业的热情与活力。
扩大女性“朋友圈” “新”组织建起来
“商城妇联举办的活动对我帮助很大,下次有活动我还去!”近日,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张女士先后参加了市场开展的外语晨练基地、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宪法宣传等活动,收获颇多。像张女士这样多次参加妇联组织活动并从中受益匪浅的女性,在义乌还有很多。
截至目前,义乌市妇联已建成“三新”领域妇联组织1011个,其中新经济组织妇联942个,女性社会组织妇联32个,新就业群体妇联37个,覆盖妇女3.5万余人。
激发建功“活力圈” “新”力量强起来
前不久,在“商姐”陈巧芳的调解下,一场涉外贸易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事情缘起于一批价值约11万元人民币、带有特别定制LOGO的笔记本。这批货物因未进行仔细验收,导致货物抵达墨西哥后,产品存在压痕问题,进而引发顾客大量退货要求,并向经销商陈女士提出赔偿请求。面对此境况,陈女士颇为委屈:“发货时双方都在场,对方并未提出异议。”同时她也指出,将货物运回的成本过高,且由于产品的定制性质,再次销售难度极大。
正当事情陷入僵局之际,“商姐”陈巧芳挺身而出。她以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和亲切的笑容迅速拉近了与外商的距离。经理性分析问题,耐心倾听诉求,最终促成了一个折中方案:经营户同意一次性赔偿2.3万元人民币给外商,而外商则接受以降价方式继续销售这批笔记本,双方握手言和。
义乌作为全国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与世界23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市场外向度超过65%。今年以来,一批热心调解工作的市场女经营户、女翻译志愿者加入“义乌商姐”队伍,发挥她们懂外语、会贸易、讲信誉的特殊优势,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目前,“义乌商姐”这支队伍已由成立初期的20人发展到41人,并建立了妇联组织,参与调处经济矛盾、婚姻家庭等纠纷,调处成功率超过90%。
构建民族“团结共同体”“新”领域暖起来
走进位于佛堂老街的“彤云·石榴红”家园,映入眼帘的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饰品、手工艺品。
“这些泥塑作品出自义乌城镇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之手,也是我们与学校共同推进的‘青藤双创空间’项目成果……”每当有人问起这些商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义乌市“彤云·石榴红”家园妇委会(以下简称“彤云妇委会”)主任张莉总会耐心讲解,她希望往来游客不仅能看见商品的精美,更能了解背后的故事。
近年来,义乌市妇联依托遍地开花的“三新”领域妇联组织,积极开展妇女思想引领、巾帼建功、关爱服务,为更多姐妹提供全方位的暖心服务和赋能支持。彤云妇委会依托义乌商贸物流优势,搭建各民族文化展示、助农共富、宣讲交流等平台,主动与我国中西部地区、浙江省内山区县的47个民族60余个村社妇联组织开展联建合作,帮助带动更多民族同胞、困难妇女共同致富。
打造专属“服务圈” “新”领域黏起来
来自东阳的残障人士周女士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镜头前自信大方的电商主播。周女士直说,在廿三里街道妇联廿廿嫂创业团队负责人黄玲鼓励下,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廿廿嫂的电商直播主题培训。如今,她在镜头前越来越自信,2024年9月开网店销售雨伞以来,店里最高的日出货单达8万单,当日营业额超136万元。
2024年9月,廿廿嫂创业团队妇联成立,并相继在廿三里街道各村开设廿廿嫂站点,不定期举办公益直播培训班,教授直播带货的实操技能、视频拍摄技巧等相关知识。
如何将妇联自身的资源与企业的需求相对接?以服务吸引人,让“两企三新”主动成立妇联组织,变被动为主动,是推动“两企三新”妇联组织建设的关键一招。
“我们充分发挥‘最美家庭’‘三八红旗手’等妇联品牌活动影响,广泛吸引各领域团体组织参与妇联项目实施,通过品牌吸引、项目参与、平台凝聚,将各类优秀女性人才团结凝聚在妇联组织周围。”义乌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妇联还搭建各领域妇女参与活动的平台,通过组织互联、产业共建、文化共融等举措,发挥妇联组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层次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来源:义乌市妇联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