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市西青区因爱团聚少儿成长公益社(以下简称公益社)积极开展“五防”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打造了多个知名项目品牌,并以安全教育为抓手,在社区深度开展亲子阅读、心理健康、亲子成长营等服务,深化儿童安全教育创新实践,探索出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
上好“五防”这门课
“‘五防’包括防性侵、防拐卖、防校园欺凌、防灾害、防意外五项内容,‘五防’安全教育进校园就是通过在学校设置相关安全课程,培育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儿童健康茁壮成长。”公益社负责人宋侃说。
2017年,公益社组建了“五防”儿童教育项目天津讲师团,开始进入学校讲授安全教育课。同年10月,公益社承接了天津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的“安全教育入校园”项目,两年的时间里,为30多所小学开展“五防”安全教育培训,惠及2万多名学生,并连续承办了两届天津市小学安全知识竞赛。
随着项目的持续深入,团队对这种服务模式有了更多思考:“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安全教育仍然是碎片化的。”“面向低龄的孩子,不准确的安全教育是危险的。”“安全教育,不能只面向儿童。”……于是,他们勇于求变,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延展和深化课程内容,力求让“五防”变得更系统、丰富。
公益社自主研发了一套“五防”安全课程,叫《小豌豆的奇幻之旅》,通过一个叫小豌豆的男孩梦中游历危险世界的故事,来普及各类安全知识。这套课程采用“PPT+视频”的形式,共32节课,每节课40分钟,操作简单、内容专业,又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被推广到国内近20所希望小学使用,获得了不错的反馈。
“儿童安全教育是一项没有止境的事业,需要孩子、父母、社工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宋侃说,为了把成年人纳入进来,在坚持“五防”进校园的同时,公益社开始将服务重心向社区转移,借助社区资金和活动空间的支持,以安全教育为抓手,助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2020年5月,公益社与西青区大寺镇开始合作实施“平安大寺公益服务”项目,服务人群从亲子家庭、“一老一小”扩大到全年龄段人群,累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100场,覆盖全镇11个社区。
不断升级的“安全N次方”
在公益社与多个社区合作的安全教育项目中,“安全N次方”是最受关注的一个。
 |
翡翠大道社区安全市集上,宋侃(左一)正在讲解防毒品安全知识。 |
“万一被困废墟下,饮水食物不可少。药品工具都需要,家中常备应急包。”5月10日,在西青区张家窝镇翡翠大道社区的“童梦空间”,“安全N次方·志愿童行”项目举办了今年的第四场线下活动。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安全知识抢答及拼图游戏,第二个环节是录制安全口诀微视频,十几个组的亲子志愿者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
带着4岁的孙女小可参加活动的奶奶说:“两年来,我们一直跟着宋老师参加安全、阅读等主题活动。”11岁的女孩芊芊说:“两年多的学习,让我掌握了很多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及时发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今年我还申请加入了安全志愿者队伍,从安全小达人变身成为安全讲解员。”
“翡翠大道社区是一个较新的商品房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其中亲子家庭的占比较高。”宋侃介绍,这里是天津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试点社区。2023年,在各级妇联以及翡翠大道社区共同支持下,“安全N次方”项目得以启动实施。
项目第一年,他们开展了大量预热活动,迅速组建起由200多个家庭参与的活动社群。随后,通过主题阅读、知识竞赛、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开展以“五防”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教育。
2024年,项目升级为“安全N次方—亲子剧游社”,设立“安全小剧场”,通过沉浸式的游戏和情景剧向儿童及家长传授安全知识、培育自护技能。2025年,项目进一步升级成为“安全N次方·志愿童行”,导入了“大安全”概念,服务内容从“五防”延伸到儿童心理、体智能训练、亲子关系等与儿童安全相关的多个方面。
项目实施两年多以来,翡翠大道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大大提升,社区成立了小达人宣传队、小小安全讲解员队,还有20个家庭报名成为首批安全志愿者。“这些家庭从受益者转变为助人者,使得安全教育能够覆盖更多的社区居民,更加深入人心。”宋侃说。
 |
“安全N次方·志愿童行”项目线下活动合影。 |
小团队迸发大能量
公益社目前有5名专职人员,他们秉持“儿童关怀与健康成长”的初心,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也注重与妇联、民政、基金会等部门单位联动,积极吸纳大学生、社区居民、社会爱心人士等志愿服务力量,汇聚成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强大合力。
宋侃介绍,几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在政策引导、资源链接、培训赋能、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公益社与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不仅合作了安全教育相关项目,还共同推广了“长腿叔叔信箱”项目,在学校等地设置实体信箱,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给予他们理解、陪伴、支持和关爱;承接了市妇联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的“同悦书香亲子阅读”项目,共同打造了“豌豆苗亲子阅读”公益品牌;承接了市妇联社区“儿童之家”建设与提升项目,为全市村(社区)儿童之家及妇联干部进行培训,并编写了《“儿童之家”工作手册》《“儿童之家”服务手册》。
宋侃提到,公益社的图标是一个小小的拼图,未来,希望继续创新服务模式,把自己的服务实践嵌入中国儿童素质教育的版图中,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文:孟芹
图:秦琪 受访者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