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间房、一个小火炉、一块黑板、一名教师,到集中供暖的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乡村教师仲威平经历了艰苦的岁月,见证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的过程。
“成就孩子,造福家庭;成就家庭,造福社会。”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工农乡中心学校教师兼爱心工作站站长仲威平在白山黑水间播种希望,用爱改变孩子,造福社会。
 |
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工农乡中心学校教师兼爱心工作站站长仲威平 |
一个也不能少
1988年,当组织安排仲威平到偏远的铁力市工农乡兰河小学任教时,她也犹豫过。然而,当仲威平看到孩子们清澈又充满渴望的眼神时,她选择留下。
1998年,工农乡教学资源整合,兰河小学撤并,但还有14个不能去其他学校而面临辍学的孩子。14个孩子多来自贫困、单亲的家庭。仲威平的腿怎么也迈不出教室了,“我留下来吧。”这样,兰河小学被保留了下来。寒来暑往,仲威平又坚守了10多年。期间,各级领导多次到兰河小学看望仲威平,每次去都给孩子们带去文具等学习用品。2011年12月,随着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兰河小学再度撤并。仲威平带着兰河小学的8名学生并入铁力市工农乡中心学校。从1988年到2011年,兰河小学记录了乡村教师仲威平美好的青春岁月。
 |
兰河小学记录了乡村教师仲威平的青春岁月 |
兰河小学在村子的最南边,附近是大片的庄稼地。学生最多时有10多名,最少时只有4名。冬天老师生炉子为孩子们取暖,窗户用塑料布蒙上,门上钉着草帘子抵御风寒。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兰河小学只有仲威平一名教师,她是任课老师,还是学校的后勤人员。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教室,几张学生桌椅和一张老式办公桌。仲威平备课、批作业、上课都在这里。
高高矮矮的8个学生跨越了4个年级,使用4套教材,每天上6节课。仲威平要精通各年级的语文、数学,还有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一个教室里,一块黑板用粉笔分成了4块,用于4个年级的教学。面对特殊的学生,仲威平总结出了“动静教学法”。即一个年级学生“动”起来听讲课,另三个年级的学生“静”下来写作业。这样“动静”搭配,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能专心致志地学自己的课程。
复式教学,每天要不停地讲。村里人评价仲威平是“学生最少,但走路最多、讲话最多、课时最多、教材最多、备课最多的老师。”
 |
仲威平带着学生们向国旗敬礼 |
仲威平还买来一面国旗,从村里找来一根杨树干当旗杆,因为没有滑轮无法升降,仲威平就和孩子们把国旗牢牢地绑在旗杆上,再把旗杆立在教室门前。每个星期一,仲威平都带着学生们向国旗敬礼。
在仲威平的努力下,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渐渐懂得了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也锻炼了自理能力。
付出也值得
从仲威平家到学校有20多里崎岖不平的乡村土路。而且不通车,只能骑自行车。仲威平每天上下班要骑40里路,按每年上班180天计算,她一年要走7200里,20多年下来大概走了10万多公里。
黑龙江的冬天格外寒冷,有时候气温会降到零下40℃。仲威平记得,那天的雪下得实在太大了,风吹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雪越下越厚,没到了膝盖。仲威平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学校走去,大概走了2个多小时,到了村头,她看到学生们眼巴巴地等着,小脸冻得通红,她的泪水“刷”地流了出来。黑龙江的春天也是冷的,常常是白天化冰,晚上结冰,路面光得像一面镜子。有好几次,仲威平摔倒了,车也摔坏了。怕自行车摔坏耽误上课,她的背包里总是带着螺丝刀等修理工具。
夏天暖和,但会遇上暴风雨。一次,仲威平在上班的路上,天突然下起了暴雨,她的雨衣根本不管用,骑车到学校时浑身都湿透了。没有干衣服换,仲威平把衣服脱下来拧了拧水再穿上。中午放学的时候,一位学生看见老师带的馒头都被雨泡成了碎沫没法吃了,回家后告诉了奶奶。她的奶奶烙了两张大油饼,又煮了两个咸鸡蛋,让孩子顶着雨给老师送去。
孩子们在这里上学是快乐的,他们愿意到这个简陋的小屋,围坐在仲威平身边,和她说心里话。围在仲威平身边的大都是特殊的孩子,仲威平的心思一门扑在了这些孩子身上。
智力的缺陷让庞运发学习起来十分吃力,仲威平就一遍遍教,用了很长时间教会了他乘法口诀。在这个智障孩子的眼中,仲威平就像妈妈一样。苍海13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刚上学时,他不会拿笔,仲威平就手把手地教他。后来,17岁的苍海要到修理部当学徒,临走时他深深地鞠了一躬,眼含泪花地说:“老师,谢谢您,是您教会了我认字和算术。”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仲威平带着他们出去玩,给他们买蛋卷冰淇淋。教师节的时候,学生们采野花做成花篮,在纸条上写着:“祝老师妈妈节日快乐!真心希望老师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这时候,仲威平觉得为孩子们付出多少都值得。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看着孩子们长大成人是仲威平最大的幸福。
仲威平教出的学生虽然不多,但她很有成就感。学生孙德利大学毕业要去德国进修了,他说:“现在,我也像老师一样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考上哈尔滨师范大学的董文涛说:“我要向仲老师一样,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坚守梦想传递爱
2013年6月,学校成立“工农乡仲威平爱心工作站”。仲威平带领志愿者对工农乡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日常技能指导、学习辅导和生活救助,让这些孩子感受到温暖和价值。仲威平带着孩子们参观马永顺纪念馆、抗联烈士墙,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孩子们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也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得到爱,传递爱,让孩子在感恩中懂得回报。每年重阳节,仲威平和孩子们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乡村教师仲威平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并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仲威平说:“现在乡村学校有钢琴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还有各种体育器材。老师和学生中午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国家对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投入了大量资金,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越来越好。我会继续扎根乡村,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来源: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
记者:解琳
供图:仲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