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麦美丽,能与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媲美,但山陡路险,每年从11月开始大雪封山,直到来年6月。玉麦富足,林木参天、雨水充沛,但过量的雨水,让这片土地长不出庄稼,粮食需要从山外运进。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玉麦乡,离隆子县城不过200公里,却隔着日拉山等3座海拔超5000米的大山。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数十年来,玉麦乡老乡长桑杰曲巴和女儿卓嘎、央宗如磐石般坚守在这里放牧守边,彰显了共产党员忠诚担当的品格。最近,卓嘎、央宗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玉麦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卓嘎(左)和玉麦村村委委员、妇女主任央宗 图片来源:新华网 摄影:普布扎西 |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
卓嘎、央宗姐妹在看绘制在村口的五星红旗 卓嘎、央宗姐妹在看绘制在村口的五星红旗 图片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摄影:孙开远 |
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家。通过放牧,父女三人守护着祖国的疆土。“这里有苍莽林海和无边的草场,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听我阿爸讲,乡里原来有20多户近300人,后来,很多玉麦居民迁往内地,就只有我们一家三口住在这里了。”央宗说。
曾经,党和政府为了改善玉麦乡人的生活环境,在另外一个地方盖了新房。作为共产党员、玉麦乡第一任乡长的桑杰曲巴不想离开自己的故乡。
一天,姐妹俩看到阿爸找出红布和黄布,又剪又缝。卓嘎想,阿爸一定是要给她们缝制新衣服了,阿爸以前当过裁缝。卓嘎说,她们眼看着阿爸穿针引线,绕着红布的四边缝下来,接着又从黄布上剪下几个看似像花又不是花的布,精心地缝制到红布上。一块火红的布上,四颗小星围着一颗大星,比春天最红的杜鹃花还鲜艳,比秋天最黄的树叶还金黄。
阿爸亲手缝制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牢牢地插在了屋顶。从此,这里国旗飘扬。桑杰曲巴告诉孩子们:“这是我们中国的国旗,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后来,桑杰曲巴不再做国旗了,他每年都会买回来崭新的国旗。飘扬的国旗,让卓嘎姐妹懂得:国家,就是五星红旗,就是脚下的土地。守护好祖先留下来的这片牧场,就是守卫国家。“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是共产党员桑杰曲巴给孩子们最刻骨铭心的教育。
时光荏苒,姐妹俩出落得像格桑花一样美丽。在藏语中,“格桑”是“美好时光”或“幸福”的意思,格桑花也叫幸福花。格桑花泛指一切美丽的花儿,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姐姐卓嘎性格腼腆,乌黑的眼睛会说话,就像山中的白杜鹃。妹妹央宗身材高挑,健美的身体不知疲倦,就像山中的红杜鹃。卓嘎跟阿妈学会了竹编手艺,央宗从阿爸那接过了劈柴的斧头,姐妹俩成了父母的好帮手。
对于姐妹俩来说,山外的世界是精彩的,山中放牧的日子是快乐的。春天,卓嘎和央宗帮着阿妈给母牛接生。夏天,她们一边放牛,一边采野花、野果、编花篮。秋天,是忙碌的日子。一家人为度过严冬和藏历新年做足准备。大家忙着挤奶、打酥油、做奶渣、编竹器,好在封山前运出山外,换回生活必需的青稞、盐巴和砖茶。冬天,是玉麦欢聚的时刻。虽然条件艰苦,但阿爸还是想尽办法满足卓嘎和央宗的小心愿,糖果、新衣裳等藏历新年所需要的东西,早早就准备好。平时不舍得吃的大米和面粉,也化作难得一见的美食。
这是祖辈生活的地方,更是祖国的土地
每年11月,玉麦的雨渐渐变成雪越积越厚,日拉山被冰雪覆盖,隘口积雪最深的时候比人还高,直到来年5月,玉麦几乎与世隔绝。央宗还记得,自己15岁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12月底,阿妈生病了。阿爸把虚弱的阿妈抱上牛背,顶风冒雪硬闯日拉山,但阿妈再也没有回来……
从此,玉麦只剩下他们一家三口。阿爸既当爹又当妈,更是一乡之长,姐妹俩是仅有的乡民。从那时起,山外人把他们一家叫“三人乡”。
放牧,就是对国土最好的守护。为此,一家人在冬季会特意把牲畜赶到玉麦南面的山谷里。冬天的南面山谷,森林遮天蔽日,松涛阵阵,松萝随风飘荡。丛林中的巡山路上,看到自家牛儿的蹄印,踩到自家的牛粪,心里踏实又亲切。
上世纪90年代末,靠着人背马驮,阿爸在家门口装上了太阳能发电装置和电视信号接收器,玉麦乡亮了。卓嘎记得,自从有了太阳能,如果天气足够好的时候,还能看上一两个小时的电视。卓嘎更记得,阿爸最爱看的是新闻。阿爸有两个心愿:一个是通公路,一个是有医生。
1987年,年老体弱的桑杰曲巴从乡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卓嘎当了乡长,央宗当了副乡长。山上的杜鹃花谢了又开,山下的竹子长了一茬又一茬。玉麦的喜事也多起来了。1996年,两户人家从扎日乡回迁到玉麦,隆子县也向这里派了两名干部,玉麦由此彻底告别了“三人乡”。这一年,卓嘎、央宗姐妹入了党,玉麦有了乡党支部。
2001年9月,桑杰曲巴最大的心愿实现了——通往山外的公路修通了。当第一辆汽车开进玉麦的时候,桑杰曲巴给这个“铁牦牛”献了哈达。这一年,桑杰曲巴坐着“铁牦牛”去了梦寐以求的拉萨,卓嘎去了湖南韶山毛主席故居。
2001年底,玉麦乡已经有了5户人家25人了,有了边防派出所,有了小学和卫生院。也是这一年,77岁的桑杰曲巴在大雪纷飞的季节没有遗憾地走了。
临终时,桑杰曲巴把全乡人叫到床前。老人的遗言,至今让当时的所有人记忆犹新:“我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你们不要因为玉麦苦,更不要因为我走了就离开这里,这是祖辈生活的地方,更是祖国的土地,一草一木都要看好守好。”
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
卓嘎(中)、央宗(左)姐妹和当地边防战士在一起 图片来源:新华网 摄影:普布扎西 |
日子,就像玉麦河水哗哗流淌。自从公路打通,玉麦的变化一天快过一天。党的十八大以来,玉麦乡9户32人,家家户户的生活真的比蜜甜,各种惠民稳边政策向玉麦乡倾斜……
央宗说:“当年阿爸说,我们姐妹要是嫁出玉麦,那么谁来放牧守边?于是我们都嫁在了玉麦,向阿爸发誓,一生守在玉麦,让五星红旗永远在我们祖祖辈辈放牧的土地上飘扬。”
如今,50多岁的卓嘎有3个孩子,央宗有一双儿女,他们继承桑杰曲巴放牧守边的遗愿,放牧着牦牛,守护着玉麦的每一寸土地。
站在日拉雪山,回望玉麦,是辽阔的牧场,牧场远方是望不到边的原始森林。那是卓嘎和央宗姐妹一家几代人守护的土地,那里有无尽的资源和宝藏。一家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来源: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
资料来源:新华网、人民网、中国西藏新闻网、全国妇联宣传部
文字整合:解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