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沐蓝美宿老板沈慧萍。田梦迪 摄 |
|
河南援疆老师袁峰在豫哈实验学校上课。 |
“真不敢想象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阿米娜·克依木朴素的话里掩饰不住喜悦之情。这两年,家里先后买了平房、楼房,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两件大事。如何能让村里的妇女姐妹们就近创业就业?新疆吐鲁番市新城西门村的妇联副主席克依曼·阿不来克为此没少下心思、费功夫。
就近创业就业 新疆姐妹致富有了新方向
阿米娜是新城西门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她原本是一名裁缝,丈夫在屠宰场工作,家庭每月收入3000多元。看着家里的三个娃娃,阿米娜愁容满面,“那时心理压力很大,晚上经常睡不好觉。”
克依曼当上村里的妇联副主席后,经常入户走访,和村里的妇女唠家常,她通过真实事例鼓励妇女走出家门、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自主创业这颗种子就在阿米娜心中萌了芽。
她计划着开一家牛羊肉销售店铺,在这个村里,从来没有女人开店卖牛羊肉的先例,开业之初阿米娜就明白了原因,“真的太辛苦了,天不亮就要起床去屠宰场选羊。”由于没有交通工具,阿米娜只能抱着几乎和自己一样重的羊肉步行到自家店铺,这对瘦弱的她来说简直是个巨大挑战。
刚开始生意并不好,一天只能卖出去10公斤左右,想想自己的辛勤付出,阿米娜委屈极了,“当时就不想做了。”
克依曼得知此事,特地来鼓励阿米娜,并且介绍她找经验丰富的店主拜师取经,阿米娜跟着师傅学习如何选羊、怎样和客人打交道,凭借着一腔热忱,她店里的生意越做越好。
如今,阿米娜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女老板,丈夫也来店里打下手。她每天骑着自己“心爱的小三轮”,可以从屠宰场拉八九只羊,卖200多公斤羊肉。“下一步,我要买辆汽车、把店面扩展成超市,把生意越做越大。”阿米娜兴奋地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像阿米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克依曼介绍道,“村上的妇女姐妹都积极学习手艺,打馕、做手工、养鸽子……家里住楼房、买汽车,日子越过越好。她们这两年也越来越爱美了,到超市买珍珠项链、去隔壁村的靓发屋烫头发,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留得下不愿走 新疆旅游产业有了新思路
“一眨眼一个新变化。”沐蓝美宿的老板沈慧萍这样评价这一年的平西梁村。
平西梁村位于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政府西南3公里处,紧邻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庙尔沟瀑布风景区等自然美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近年来平西梁村围绕大南山国际旅游区建设,以发展民宿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促进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家住乌鲁木齐市的沈慧萍就被这里的好景色、好空气、好发展吸引了,租民房、画图纸、搞装修……去年9月,她的沐蓝美宿小院开张了,“我就是想设计成休闲放松、清新文艺的调调,希望年轻人能喜欢。”
双人秋千椅、玻璃阳光房、二楼小露台,再加上院子里精致的花草植物,每一处都透露着时尚的气息,随手一拍都能制成精美图集。别样的温馨带来的第一单生意就是求婚仪式。
回忆创业之初,沈慧萍对平西梁村这两年的变化赞不绝口,“房子越建越漂亮,村里的绿化搞起来了,村民家里也都种上了花花草草,有时候不用去景区,在村里逛逛也是一种享受。”她觉得,以前来新疆的游客只能流连于山河壮美、异域风情,现在则要用时尚、舒适和更具现代化的硬软件和服务,让客人们留得下不愿走。
如今,平西梁村已建成乡村民宿55家,随着民宿的快速发展,全村的道路系统、建筑风貌、消防安全、生态环境等不断优化。旅游业发展起来了,村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业,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我们村子从‘最贫穷’变成了‘最富裕’的。”平西梁村党支部书记李桂琴骄傲地说。
平西梁村是新疆旅游的一个缩影。这两年,随着交通运输、水利、电力和信息化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游客们已经从原来的走马观花看美景,到现在“融入自然,宿在景中”。新思路让新疆的旅游业提升一个档次,尽管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接待游客1.58亿人次,今年更是在1月至8月就接待游客1.3亿人次。
“订单式”引才 远方的朋友援疆有了新体验
被大美新疆吸引来的不仅仅是如织的游客,还有豫哈实验学校的援疆老师袁峰。
她本是洛阳外国语学校的中学老师,2020年,学校发布了招收援疆教师的通知,对新疆满怀憧憬的她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报了名。“起初家人还担心这里的条件艰苦,怕我受罪。”听了家人的话,袁峰心里多少有些打鼓。
“但到了美丽的哈密,发现之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袁峰告诉记者,这里的环境和自己想象的父辈援疆场景完全不同,“不管是哈密市还是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都还不错,教学楼、艺术楼、学生餐厅、体育馆和400米标准跑道运动场一应俱全,与河南的教学环境差别不大。硬要说有不适应的地方,就是哈密和河南有一个多小时时差,经常要到下午2点才能吃午饭,一开始肚子老早就饿得咕咕叫了。”她笑着回忆道,“睡眠适应了,胃还没习惯。”
豫哈实验学校2019年8月投入使用,是由河南省全额援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等12个民族的2200多名学生在此就读。沉浸式、体验式的教学理念是袁峰最想和当地老师、同学们分享的内容。去年12月初,哈密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雪,袁峰看到学生们眼中的惊喜,便临时调整上课内容,邀请大家一起到走廊赏雪、写诗。因从未写过,学生们起初并不自信,她便鼓励道“凡事都有第一次”,让大家放心大胆去尝试。
“这里的孩子学习态度十分积极,也乐于参加各种活动。”袁峰介绍,“他们通过参加活动获得荣誉,这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习劲头就更足了,现在已经进入一种良性循环。”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增进了援疆老师与学生们真挚的感情。今年教师节,她收到了学生诗一般的评价:“多谢您如此耀眼,做我们平淡岁月里的星辰。”
像袁峰这样的河南援疆人才还有很多。2020年以来,通过“订单式”引才模式,先后有516名专业人才来到哈密,遍布交通、水利、住建、文旅、政法、教育、医疗等多个部门。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完善的“一对一、一对多”师徒帮带工作机制,采取“科室共建、业务共商、经验共享”等方式,解决技术难题196个,先后填补交通、医疗等方面技术空白12项,帮助建章立制280余项……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近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也更清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建设大美新疆的征途中,阿米娜·克依木、克依曼·阿不来克、沈慧萍、袁峰……这些平凡的女性,在她们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不凡的业绩。
(见习记者 田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