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英和丈夫蔡艳文是吉林省蛟河市河南街保家村的农民,对文学创作的共同热爱,让他们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并帮助村民们勇敢追梦,带动和推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1985年-1986年,张晓英在参加作家函授班学习期间,在教材上看到蔡艳文的习作,很欣赏他的文采。对业余文学创作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让二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30多年来,这个家庭书香满堂,一直与文字相伴。不论春夏秋冬、不管农忙多累,每天晚上,张晓英和蔡艳文都会在灯光下看书写作。张晓英以写诗歌为主,蔡艳文以小说、电视短剧见长,他俩是相互忠实的读者,每完成一篇作品都要在第一时间分享给对方、征求意见。“她的诗歌写完以后,我是她的第一个读者,我的小说写完以后,就读给她听。”蔡艳文说。
有耕耘就有收获,张晓英的诗歌先后在《江城日报》《吉林日报》《诗选刊》《星星》《作家》《散文诗世界》《中国诗人》等国内主流文学期刊上发表,入选《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吉林文学作品年选》《东三省诗歌年鉴》《中国诗歌年选》等选本,2013年出版个人诗集《那年的那趟火车》。蔡艳文的小说多次在《江城日报》《天池小小说》《参花》上刊发,多部电视短剧剧本在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播出。如今,夫妻俩都已是吉林省作家协会的会员。
农民的生活中,既可以有泥土的味道,也可以有芬芳的书香。张晓英和蔡艳文不仅在读书写作的路上一步步前行,同时也用不懈的努力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村民,在生活的这片沃土上播种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2012年,夫妻俩创办了农家书屋,2013年创办并主编蛟河市《山花》农民报。虽然每期印刷量只有千余份,但这份不定期出版的内部交流性质的免费报纸,在蛟河地区10个乡镇近30万农民群体中小有名气。《山花》的作者不乏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曾翻山越岭,把一些并不成熟的作品送到张晓英和蔡艳文手中,这让夫妻俩感觉到,身边有很多像自己当年一样有着文学梦想的人。
“因为我们从那个孤独的创作的时候走过来,所以很希望那些有热爱的人,能有一个好的创作氛围,能够带动他们。”为了让村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夫妻俩想尽了办法:举办趣味运动会、农村文学创作培训班、农民读书演讲比赛、农民读书经验交流会、农民文化日暨农民书画摄影展览,将文化新风播撒到村民心中。
在张晓英和蔡艳文的带动下,有70岁的残疾老人自学谱曲,有的村民成了村里的专业歌手,有的村民文学作品在市级报刊发表,有的村民摄影作品拿了全国大奖。从实际操作到精神鼓励,夫妻俩帮助村民勇敢追梦。
“一个人活一辈子,总应该除了肉体生命之外,精神上对这个世界有所交代。如果说在我的努力下,能够带动村民把这个文学事业做下去,形成一种农民的文学现象,这样我们这个乡村,它不仅山清水秀,还有这么多的精神内涵。”张晓英说。
一手扶犁 一手拿笔
犁走田间 笔耕春秋
让文学的梦想在笔尖驰骋
书写乡村最美的春天
——张晓英《山花寄语》
2019年,张晓英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是全国妇联推出的“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女性之声”特别策划并推出“家家幸福安康”系列漫画,将全国最美家庭的动人故事讲给你听。
来源/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全国妇联网信中心综合
制图/全国妇联网信中心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