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企业家,带领下岗职工走出困境,实现自我升级。她是一名党员,始终坚信要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献爱心回报社会。她和家人共同致力于乡村精准脱贫,让重点扶植的贫困村焕然一新。
周小仪是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银荔公司党支部书记。她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四世同堂、美满和睦。“乐善好施,勤劳守信”是这个家庭的家训。创业成功后,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周小仪积极投身到扶危济困的慈善事业中来,为当地乡村的精准脱贫贡献出巾帼力量。
1997年,周小仪所在的国企日杂公司由于多方面原因负债累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她带头买断工龄,带领下岗职工走上了一条创业之路。1999年,银荔日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经过20年的拼搏,企业已初具集团规模,业务涉及再生资源、旅游、烟花爆竹、劳务输出、投资等领域,年产值达到1200万元。
那时候,周小仪的初心是让下岗职工们吃饱饭,给他们一个“家”。
周小仪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在企业逐步壮大后,周小仪萌生了饮水思源、反哺社会的想法。她说:“我们企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和效益,自己富了,但是不要忘了去帮助在困难中挣扎的人,所以我们公司主动去解决一些释放人员、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和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她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在合江县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特殊时刻,都做出了积极表率;长期资助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为“栋梁工程”“阳光助学”活动捐款;每年慰问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群众;参加合江县十多个乡镇的扶贫助困行动。10年来,周小仪以个人和企业的名义为公益事业捐资约200万元。
在党中央作出“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后,周小仪又主动联系合江县偏远贫困村福宝镇鲤鱼村,进行精准帮扶。鲤鱼村山高路陡,她不顾身体多病,先后多次到村里走访。有一次在去走访的路上,她不慎摔入河沟导致左腿受伤,至今行动不便。鲤鱼村通往镇上的路之前尚未贯通,村民们出行不便,农副产品运不出来。周小仪便出资10万元,帮助鲤鱼村打通了这条路。路修通了,村里还有一座危桥有碍出行,这一回,周小仪又出资15万元将危桥修缮完成。除此之外,她还带头修建引水工程,帮村里发展“活水鱼”,建立起支柱产业。如今,鲤鱼村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在脱贫攻坚中,周小仪和公司帮扶的对象不仅限于鲤鱼村,合江县的十多个乡镇都留下了她扶贫助困的足迹,或帮助制定脱贫方案,或出钱帮助发展家庭养殖,或帮助销售农副产品,或关爱留守儿童……扶贫工作虽然辛苦,但周小仪觉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她从扶贫对象的身上也收获很多。
“投身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不仅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我不算富有,但只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在能帮的情况下,我都会去帮。”周小仪说。
周小仪常说,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她的爱人罗尚福是电力系统的退休人员,退休后也闲不住,经常无偿为公司和小区检修电器设备,义务为困难党员和群众安装电器线路,为地震抢险、抗洪救灾等捐款,这既是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同时也是用实际行动支持妻子的公益事业。他们的儿子罗雁鹏延续了家庭的公益之风,作为泸州市人大代表,他主动联系贫困村进行精准帮扶,为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助一臂之力。在入村扶贫时,周小仪常带着家里的孙子和孙女同行,让其从小就能感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
由于贡献突出,周小仪荣获四川省社会扶贫先进个人、四川省十大“扶贫助困最美家庭”等多项称号。
初心是什么?对于周小仪来说,在20多年前入党宣誓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答案只有四个字:我是党员。党员就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冲在一线。这个答案曾陪伴她渡过了下岗时的艰难时光,也曾激励她在创业中勇往直前。
在通往全面小康的路上,周小仪和家人始终如一,坚守着饮水思源、反哺社会、造福群众的信念。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他们的这份初心从未改变。
资料来源: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全国妇联网信中心、合江县妇联、合江县新闻中心、川江都市报、中国文明网
图片: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