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关上街道关上社区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家人都是志愿者,十多年来坚持参加公益活动200多次。2010年,艾庆玮通过“昆明之美”公益团队开始接触公益活动,从刚开始一人做公益,到后来带动妻子和儿子一起参加,甚至连年迈的母亲也主动加入资助的行列,全家人都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来。2020年,艾庆玮家庭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
在昆明市官渡区关上街道关上社区为民服务站里,每天艾庆玮都是到岗最早的那个人。艾庆玮自2010年开始在社区做残疾人专干,工作认真踏实,责任心很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热心,只要见到别人有困难就会去帮助,是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大好人”“活雷锋”。妻子李俊萍说,原来丈夫因为残疾,生活灰暗,每天就只打游戏和拍照,也不愿出去工作,整个人都没有自信。自从开始做公益之后,逐渐转变了生活态度,工作逐渐有了成绩,生活有了主心骨,有了向上向善的动力。
“在一次意外中我失去了右手掌,此后我一直很自卑和自闭。”艾庆玮说,右手残疾带来的自卑心理,让他曾经像个蜗牛一样,成天蜷缩在城中村的老宅里,大多数时间靠上网打发。与人交谈时,会习惯性地把缺失的右手藏在裤兜里。这样浑浑噩噩的日子,一直到2010年。那一年艾庆玮33岁,儿子艾宣睿4岁,已逐渐懂事。在孩子面前,要成为一个怎样的父亲,成为艾庆玮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10年一次上网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我在彩龙社区上看到了‘昆明之美’这个公益组织发出的召集令。当时整个云南旱情都比较严重,很多地方的人没有水喝,需要爱心人士送水。于是我就下定决心,跟着公益组织一起为缺水地区做些事情。”说起加入公益组织的初心,艾庆玮记忆犹新。2010年3月28日,“昆明之美”组织公益志愿者给富民县罗免彝族苗族乡麻地村委会的140户苗族村民送大米、矿泉水,4岁的艾宣睿跟着父亲一起,走上了公益之路。
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公益,但在参与公益活动期间,艾庆玮发现自己是能为别人做些事的,伙伴们都乐意把工作任务交给他做,他也完成得很好。“那是我第一次不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生活的另一扇门打开了。”随后,艾庆玮联系上官渡区残联,报名成为官渡区残联关上社区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有了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帮助他人。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艰辛或不幸,我能做的虽然不多,但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收获的是安心和坚强。”艾庆玮说。做公益让曾经颓废的他找到了人生的航向,每每看到自己的受助对象渡过难关,艾庆玮总是十分欣慰。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妻子儿子也加入了爱心队伍,一家人坚持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加“昆明之美”公益团队活动。天旱送水,天冷送衣,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给流浪人员送冬衣,为灾区群众送爱心款,去低保户家走亲戚,为滇池放鱼,爱护红嘴鸥……一家人用一次次公益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用爱心温暖着昆明这座城。
艾庆玮家庭的公益理念十分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他们提倡“随手公益”,从小事入手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一瓶水、一盒饭、一件衣服、一床棉被都能帮助到需要的人。在家庭教育观念上,夫妻俩对儿子的学习成绩没有苛刻的要求,从小就给予儿子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他们认为让儿子从小学会感恩和回报社会,比起学习成绩更加重要。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儿子艾宣睿不仅兼顾学业和公益活动,还在学校中积极帮助弱势同学,先后被评为“中国好少年”“新时代云南好少年”“正能量志愿者”。
“许多人问我,坚持这么多年做公益到底图个啥,我不图名也不图利,这些名利都不过是过眼云烟,我只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多少能量就发出多少光芒,活出自己的价值。”艾庆玮说,对于儿子,自己从来没有教育他做一个成功的人,而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不以善小而不为’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为孩子树立积极向上向善的生活态度。每次带孩子做一点点爱心公益活动,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聚沙成丘,聚爱成河。”
资料来源:全国妇联网信中心综合云南网、昆明日报、官渡区融媒体中心、关上街道妇联
制图:全国妇联网信中心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