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滦州市滦河街道自强里社区的骆宗明家庭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一家人遵纪守法、爱国敬业、热心公益,以实际行动传承着爱国情怀和红色家风。2020年,骆宗明家庭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
骆宗明是滦州市一名普通退休干部,从1959年开始,他一直保持着记录家庭大事小情的习惯。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26.5元,如今每月退休金5341元;过去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要郑重其事详细记录,如今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大件商品已不再作为家庭重要支出项目,记载更多的是外出旅游、养生保健、捐资助学、上老年大学、参与琴棋书画活动、参加老干部宣讲团等事项……小小“家庭档案”,既承载着一个普通家庭生活变迁的记忆,也记录着国家发展腾飞的轨迹。
在“家庭档案”里,一篇手写的《从四世同堂到安居乐业》文章,记录了骆宗明多次建房和搬家的经历:1941年,骆宗明出生于一间简陋的茅草屋,在战乱中茅草屋曾被日寇烧毁,后来他在亲戚家寄居多年;1949年,在政府帮助下,骆宗明一家人分到了一间半土坯房;1976年唐山大地震,房子受到损坏,政府帮助进行了维修,依然是遮风挡雨的家;1992年,他搬到了单位的职工宿舍居住;1996年,他搬到一座农家小院里,跟老伴一直生活至今。
“从破草房、土坯房到砖瓦房,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哪能有我现在的家?”翻看一本本“家庭档案”,骆宗明禁不住感慨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些档案是我们家庭的‘独家记忆’,同时也是咱们国家发展变迁的‘国家记忆’。”
“家庭档案”里还收藏着很多珍贵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骆宗明与老伴李秀芹2018年补拍的婚纱照。1959年,骆宗明结婚时,因家境困难,新棉被都是从别人家借来的。如今条件好了,他们补拍婚纱照,弥补了当年的遗憾。
夫妻俩抚养4个女儿的不易,也都记录在“家庭档案”中。“那时候哪有买的衣服啊,都得动手做(衣服)。晚上做到11点还得纳鞋底做鞋。”骆宗明的老伴李秀芹回忆道。
一张骆宗明手绘的个人工资增长曲线图,也收进了“家庭档案”。 “这条昂扬向上的红色曲线,记录的不仅是我的工资变化,更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老百姓节节升高的幸福指数!”骆宗明说。
在“家庭档案”里,还有一份“特殊档案”。从2006年开始,骆宗明和几位老党员走遍了当地91个村,采访了451名老人,把当年冀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故事总结编写成了一套3万多字的乡土教材,并走进全镇的中小学校开展巡回宣讲。十多年来,“老爷爷宣讲团”入校宣讲300多场,对辖区各个中小学进行爱国主义、孝亲敬老、法制安全等宣传教育。“我们老同志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就是要让孩子们从小播下一粒种子,那就是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在骆宗明家中,一本本“家庭档案”摆满了客厅里的一面书架。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骆宗明发动全家人,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把以前记录的内容逐条整理,并加入了图表、照片和一些老物件,最终归纳成14大类388本“家庭档案”。骆宗明常说,在他心中有两个家,一个是小家,另一个是国家。无论是“家庭档案”,还是抗战故事乡土教材,这些都是他留给家里最宝贵的财富。
“爸爸送给我们每家一个‘档案本’,就是让我们记住,不管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小家’和‘大家’。时常想想一路走来经历的风风雨雨,才会更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四女儿骆艳青说。
“我们个人的小家和国家是连着的。当我们国家受侵略时,我曾经挨过鞭子;当国家受穷时,我吃过糠咽过菜挨过饿;当国家富裕起来、强大起来时,我们家也实现了现代化,奔向了小康生活,未来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骆宗明坚定地说。
资料来源:全国妇联网信中心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河北日报、河北省文明办、文明滦州
制图:全国妇联网信中心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