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军人,26载戎马岁月,8次荣立功勋,用忠心写就忠诚;他是一个儿子,每天给父母打一个电话,用孝心撑起瘫痪父亲一片晴空。忠孝两全,田国庆带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形成孝老爱亲的好家风。2014年,田国庆家庭被评为河南省“最美家庭”。
热血男儿献身国防
兰考,位于豫东平原,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战斗过的地方,田国庆就出生在河南省兰考县葡萄架乡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
1990年3月,田国庆走进军营,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和平年代人民军队虽然用不着两军对垒奋勇杀敌,但依然会面对血与火的选择、生与死的考验,无数没有硝烟的战斗随时在等待着他们。
1998年夏天,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肆虐神州大地,长江、嫩江、松花江同时告急,十万官兵连夜挥师三江。当时,田国庆和战友们驻守的是嫩江最危险的齐昂大堤段。作为宣传干事,他不分昼夜,风雨无阻,一边抗洪一边拍照,相继采写了《拔掉针头上江堤》、《两个新媳妇、一对好军嫂》等一批优秀稿件。作为代理排长,他带领战士转移群众,围堵管涌,加固江堤,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2003年非典横行,当时正在解放军某医院工作的田国庆一边“连线”小汤山,随时掌握医院派往小汤山8名同志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协助领导做好后勤、政治、宣传和医疗队员家里的慰问看望,一边奔波于医院发热门诊、“抗非”病房,成为一名非典型的“医疗队员”。
每一个军人的军装都是战袍,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是实战,1次二等功、7次三等功和1枚银质国防服役奖章,为田国庆26载戎马生涯作了最好诠释。
忠孝两全共同担当
作为一名军人,纵然是和平时期,也必须坚守在哨位上,驻守在营盘里,以“准备打仗”的姿态随时待命。当兵26年来,田国庆没有陪家人过过一次中秋节,有一半以上的春节也都守在军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那句“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古老誓言。
可是,人不在家,感情不能缺位。离开父母的日子,田国庆几乎每周都给父母写信,汇报工作情况,叙说驻地风情。和所有的军人一样,他在信中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在他看来,“不报忧”也是一种孝顺。有一年冬天,田国庆所在的国防仓库发生火灾,他和战友在扑灭山火的过程中被大火卷进火场,手中的扫把着了,眉毛、头发被火燎了,烟熏火燎之下整个人几乎窒息,幸亏危急关头被人推了一把冲出火场。事后,他在家信中只轻描淡写谈了扑火的事,对自己所处的危险却只字未提。
如果说刚当兵时不想让父母担心,只是出于一种朴素的孝顺意识,那么人到中年之后,田国庆则更懂得了“孝顺”的价值和含义。
他和家人分居三地,无法尽到照顾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他坚持每天都给父母和妻女打一个电话。前几年,他和兄弟几人商量共同分担父母的生活费,由于哥哥们都生活在农村,经济来源不多,他便主动挑起了“大头”。
2012年4月,父亲田茂盛突发脑梗被送进乡镇医院,听说消息后,田国庆一边请假买票,一边联系转院,赶到医院后连续几天几夜守护在父亲身边,帮着缴费、做检查、按摩翻身。等父亲病情稳定之后,他又匆忙赶回家看望母亲,当面汇报父亲转危为安的消息。父亲半身瘫痪卧病在床3年多来,田国庆真切感受到“尽孝要趁早”的含义。从那之后,他不仅担负起父母所有生活和看病的费用,还和妻子商量每月给老人500元的“孝老”钱,一时在乡间邻里传为美谈。
关爱亲人传承家风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那儿乡邻和谐,民风淳朴。作为土生土长的兰考人,田国庆记得小时候父母说得最多的就是,“见到老人要问候,要有礼貌”“要诚实,不能撒谎”“要多做善事、好事,不能做违法犯罪的事”。这些土味十足的大实话,对田国庆的一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父亲生病之后,田国庆和家中的兄弟们击掌相约,他在部队好好工作尽忠,其他兄弟在家轮流侍奉父亲尽孝,这个家庭“忠孝两全”的故事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他们的忠孝观念也深深影响了下一代,在外工作和上学的孙辈们对爷爷奶奶十分惦记和孝顺。
2014年,这个孝老爱亲的大家庭被评为河南省“最美家庭”。接受记者采访时,田国庆的母亲翻出全家福,自豪地说:“我们家的孩子个个孝顺,尤其是老四国庆,别看他在部队上不能随时回来,但一天一个电话,对我们老两口嘘寒问暖。每年探亲,也是直奔老家,用轮椅推着他爹到巷口和邻居聊天,去邻村赶集……一点儿都不嫌烦!我们老两口,享福啦!”
资料来源:中国妇女网
文字:何蒙
图片: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