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被誉为“机车摇篮”。电焊高级工人技师于静在这座“机车摇篮”里工作了近30 年,丈夫杨波也是大连机车电焊岗位上的一名骨干。夫妻俩、女儿和于静的婆婆一起组成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家庭每名成员都用真诚与善良诠释着文明和谐家庭的“最美”内涵。
以焊枪为“针线”的“铁裁缝”
年少时,于静曾梦想做一名裁缝,“裁剪出世界上 最美丽的衣服”。初中毕业报考技校时,父亲的一句话点醒了她。父亲说:“你不是爱美吗?焊花也挺漂亮的。”1991年,刚刚20岁的于静从大连机车技师学院毕业,分配到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从此成为一名以钢铁作“布料”、以焊枪为“针线”的“铁裁缝”。
一天到晚跟钢铁、烟尘打交道,对电焊工“新手”于静来说,是不小的考验。但她没有胆怯和畏惧,而是勇敢地选择直面挑战。理论知识欠缺,她买来《焊工理论》等书籍学习;实际操作困难,她跟着师傅一步一步操炼。师傅参加比赛后丢掉的练习题、用过的焊板,于静都当作宝贝收集起来,一有空就拿出来反复练习。
学习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手上的烫伤添了一块 又一块,于静的焊接技术随之越来越扎实。她把每一次焊接任务都当作完成一件艺术品来雕琢,细心打磨、 精心清理。只要接到生产任务,她工作日加班、休息日出勤都是常有的事情。“带徒弟”“传手艺”也都是“于师傅职责内的事情”。于静从工作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动力,适时地化动力为压力,鞭策自己。
多年来,于静总是提醒自己 :“徒弟身上带着师傅的口碑。”通过引导和带领徒弟们参加劳动竞赛、比拼技改创新,于静将她积累的焊接经验传承给一代又一代年轻的电焊技师。怀揣对机车事业的无尽热爱,于静成为电焊领域凤毛麟角的巾帼“铁裁缝”。她获得过省市级诸多荣誉称号,还获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并光荣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机车生产车间的“电焊工伉俪”
杨波和妻子于静一样,都是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钢结构分公司的电焊工。杨波进厂的时间更早, 1985 年就来到电焊岗位,踏实勤恳地一干就是三十多年。职业相通让夫妻俩有了更多“共同语言”,他们经常一起探讨技术、研究工作,互相取长补短,实现长足的进步。于静常说,自己的成绩有相当一部分是
和丈夫老杨“探讨”出来的。有时候,朋友或同事和杨波开玩笑,问他:“老杨,于静获得了那么多荣誉,你在家里还有地位吗?”老杨开心地答道 :“她能为公司、为机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全家的骄傲。我们家不讲地位,讲求互相关爱,能一直这么幸福下去,我宁可一辈子不要地位。”于静的婆婆刘淑艳是大连交通公司的退休职工。
于静结婚 20 多年来,他们夫妻和婆婆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孝顺的儿媳妇把家庭关系理得妥妥帖帖,从未和婆婆吵过架、红过脸。婆婆以自己有个“上进不服输”的儿媳妇为荣,逢人就夸。闲暇时,一家人喜欢坐在一起,夫妻俩说说生产车间里的事,女儿和他们聊聊大学校园的生活,婆婆讲讲家庭里的往事,彼此的心在闲聊中贴得更近,家庭氛围更加和睦温馨。
一届代表,使命传承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已经取得的荣誉,于静没有自满,而是为自己设立了更高的目标。女儿中考冲刺时,她和女儿商量来一场母女之间的比赛。于静让女儿以考进重点高中为目标,她则以拿到“高级工人技师”的资格为由,激励女儿,也是激励自己。
随着这场特殊的比赛开始,于静刻苦地钻研焊接技术,女儿勤奋地复习功课。当女儿拿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时,妈妈也实现了她的目标。于静成为公认的“八级大工匠”——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唯一的女电焊高级工人技师。如今,于静的女儿已是辽宁师范大学物理系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并继承了父母坚韧善良的美德。
2017 年,于静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婆婆叮嘱她一定要好好履行党代表的职责和使命,不要辜负组织赋予她的信任。之后,全家制定了新的家庭目标——全力以赴支持于静行使一名党代表的职责和使命。于静把来自家庭的嘱托深深地记在心里,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两个月,她进行了 16 场十九大精神宣讲。
“以前我想的是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现在我是十九大代表,想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带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团队,这样才算是真正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于静从来不敢说自己是最优秀的焊接技师,但她敢说自己是“始终认真的电焊工”。有了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作底气,于静决心将这份责任心也传承下去。展望未来,她想带领“于静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让“工匠心”在这里生根发芽,让工作室成为高、精、尖焊接技能人员的诞生地。“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党的十九大代表的责任和使命。”于静坚定地说。
供图:大连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