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精神文化食粮
努尔丁·沙塔尔是土生土长的葡萄镇人,他自幼勤奋好学。1969 年,18 岁的努尔丁·沙塔尔成为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驻守在帕米尔高原。退伍后,他通过自学考入新疆大学中文系,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吐鲁番地区师范学校教书 ;1982 年调入吐鲁番地区党史办工作,始终勤恳敬业,以书为伴。
努尔丁从小就喜欢看书,也非常爱惜书,家里珍藏的书都是他用余钱买来的。到努尔丁退休时,几万本图书摆满了两间屋子。努尔丁的家里经常有学生来拜访,因此他还专门购买了不少儿童读物。
在村民眼里,努尔丁是个慷慨的人,但在儿子艾尼瓦尔的眼里,父亲很“吝啬”:父亲大部分工资都用来买书,艾尼瓦尔从小就没有零花钱,但只要说买书,父亲一定二话不说就买回来了。努尔丁的孙女热比古丽·肉孜说 :“我受爷爷的影响,从小就爱看书,爷爷推荐的书我都看。尤其看历史书可以让我们明白今天的生活有多美好。”
努尔丁常说,自己从一个平凡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文化的共产党员,都源自知识的力量1997 年 10 月,努尔丁退休后,利用几十年来收集、购买的近两万册书籍,在自家不大的农家小院办起了一个小小的书屋。
虽然书屋面积不大,环境简陋,但每天放学后,附近许多学生都来到书屋汲取知识的营养 ;干完农活的乡亲邻里,有时顾不上吃饭就前来看书、借书。那时的努尔丁有一个心愿 :希望有一间宽敞明亮的书屋,把他多年收藏的各类图书陈列出来,免费借阅给村里的乡亲们,让大家共享精神文化食粮。
2008 年,努尔丁听说农民可以办农家书屋,就找到乡里表达了要用自己的藏书办一间农家书屋的想法。在吐鲁番市宣传部门和葡萄镇的相关工作人员帮助下,努尔丁的愿望变成了现实,他在家对面盖起了一间 50平方米的新房子,农家书屋红红火火地开起来了……
从那以后,努尔丁·沙塔尔的家,就成了葡萄镇巴格日社区居民的好去处。农闲时节,大家围坐在一起,伴着一本书、一壶茶,半天时光就过去了。在努尔丁的农家书屋,有的乡亲通过书籍了解了国家的发展变化、新疆的发展历程,有的村民掌握了最新的农业信息、葡萄种植技术,这个维吾尔族小院总是很热闹。慢慢地,努尔丁农家书屋的名气越来越大,读者也不局限于农民,干部、学生、老师、个体户都成为书屋的常客。
起初,努尔丁的妻子对他不断掏钱买书很有意见,夫妻俩甚至大吵过几次。“肚子饱没饱?饱了吧。精神上饱没饱?没饱吧,而且永远也不能饱。那还有啥意见呢 ?”努尔丁向妻子解释,“好书让人走正路,特别是娃娃们多读点书有好处。就像扣衣服扣子,第一颗扣错了,下面都会错,好书籍则会让年轻人不走歪路、茁壮成长。”后来妻子发现,看书的人越来越多,无所事事的人则越来越少,就慢慢理解了丈夫。
心里得有本感恩账
阿不来提·玉苏普是努尔丁书屋的常客,他一有空闲时间就往努尔丁的农家书屋跑,因为阿不来提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有一次,他在书屋看到一本教修剪葡萄枝方法的书,回去照着做后,葡萄亩产比以前翻了好几倍。村民艾依仙·加乃提买了辆摩托车后,不仅在农家书屋学到了摩托车修理知识,还开起了摩托车修理店。像他们这样在农家书屋学习技术走上致富路的农民还有很多。
2016 年 10 月,经过吐鲁番市、高昌区多方协调,“努尔丁农家书屋”室内外又增加了近 400 平方米的空间,办起了努尔丁书画室和红色记忆收藏馆,并添置了照片、报纸、宣传画、连环画、著作等红色藏品。各级领导也特别支持努尔丁开办红色记忆收藏馆的想法,向该馆赠送了电视、科技知识光碟、电子图书阅览器、书架、桌椅等设备。其中的红色记忆收藏馆以时间为线索,分为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革命岁月、光辉形象 ;红色教育、伴我成长 ;大美新疆、亲切关怀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五个部分,共收藏图画作品 300 余张,许多照片和画像都特别珍贵。
“努尔丁红色记忆收藏馆”成为了各族群众了解历史、接受红色文化洗礼、追忆革命岁月的主阵地,这里每天都会有不同年龄段的群众来参观。
努尔丁希望通过这些书籍、图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牢记历史,从而倍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他建立红色记忆收藏馆的初衷。“吃水不忘挖井人。”努尔丁说:“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好日子,我们心里得有本感恩账。”
如今,努尔丁的农家书屋储藏各类书籍达到 4 万余册。书屋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术的场所,还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阵地。为了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逐步深入人心,努尔丁还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等课堂搬进书屋,通过党员、农牧民“草根”宣讲员对身边的好人好事和鲜活的民族团结事例进行宣讲,让各族群众铭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维护好各民族的大团结。
从建设“农家书屋”“农家书画室”到今天的“红色记忆收藏馆”,努尔丁·沙塔尔以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情怀,被高昌区葡萄镇巴格日社区各族群众称赞为新时期的“库尔班大叔”。2019 年,努尔丁·沙塔尔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