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礼和乡银河村与内蒙古隔河相望,奔流不息的母亲河给了这个村子独有的生态景观,呈现出一幅醉人的“银河”画卷。深厚的地域文化让这块土地民风淳厚,良好家风璨若星河,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和“中国最美乡村”等诸多殊荣。
“床前一碗水强比死后流眼泪”、坚持女儿出嫁“零彩礼”……荣获2022年度“全国最美家庭”的马学仁家庭就是一个典型缩影。长久以来,马学仁家庭率先垂范,引领乡亲摒弃陋习,移风易俗,在银河湾奏响新时代的文明新曲,以良好家风催发乡村新气象。
走进这个家庭,欢声笑语不断,人们很难想象这个家庭曾历经的磨难。一路走来,他们一家人遇风雨守望相助,有困难携手并肩,担责任当仁不让,树新风一马当先。
20世纪90年代,马学仁上有年老多病的母亲要照顾,下有大哥去世留下的侄女需抚养,身患残疾的二哥二嫂也需要生活上的帮衬。面对如此家庭窘境,1993年,张金芳毅然嫁给马学仁,夫妻俩相敬如宾,风雨同舟,一起挑起了这个“复杂”家庭的重担。
“母亲身体多病,16年来,一直是我妻子照顾母亲,她从来没有让母亲进过厨房做饭。农忙时节,母亲见她辛苦想帮忙做饭,妻子总是笑着拒绝。”回顾张金芳生前对母亲的百般照料,马学仁眼中多了一些晶莹,将头扭向了一边。
“家庭条件不好的时候,妻子省吃俭用,可她对我母亲却从不吝啬。母亲爱吃西瓜,每年五六月西瓜刚下来还比较贵时,妻子就买上一牙西瓜给母亲。”
2009年,马学仁的母亲离世。老人的葬礼很是简单,马学仁夫妇没有铺张浪费搞攀比。在他和妻子看来,对待老人,厚养薄葬才是真的孝道。
马学仁的二哥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不能正常行走,二嫂身形矮小,智力二级残疾,就是正常生活也很艰难。为了解决哥嫂的生计问题,马学仁夫妇一商量,决定凑钱给二哥开了间小商店,一有空闲就帮忙订货以及打扫门面。1998年,马学仁的二哥因患脉管炎脚掌流脓不止,生活不能自理。看到这境况,张金芳二话没说,赶紧用自行车推着二哥到乡卫生院治疗。屋漏偏逢连夜雨,2009年,二嫂又因下肢瘫痪不得不坐轮椅,家里全靠马学仁打工贴补家用,照顾二嫂的重担再次落到张金芳身上。洗衣做饭,一日三餐,从无断歇,多少年来,张金芳任劳任怨,一如既往地细心照顾着哥哥嫂嫂,直到2016年5月,马学仁二嫂因病离世,2019年3月,马学仁二哥也因病情恶化离世。
“结婚30多年,我的妻子用她瘦弱的身体,担起我们这个‘多元素’家庭的重担,真的不容易,她付出了太多太多,几乎没过上一天舒心的好日子。”对于妻子30年来的艰辛与付出,马学仁全是感激之情。
“勤为本,俭持家,孝当先。” 马学仁夫妇把家训传承并言传身教给了子女。在他和妻子的带领下,一家人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受到邻里和社会好评。
“如果为了面子要彩礼,女婿家就要举债借钱,结婚后还要女儿两个人挣钱还,给孩子们婚后的生活增加负担。”作为银河村红白理事会会长,马学仁带头移风易俗,坚持新事新办。
侄女和两个女儿结婚,他们夫妻都拒绝彩礼。言及此事,马学仁有着自己的想法,“我跟妻子商量不收彩礼,妻子也支持我带头摒弃高额彩礼陋习。只要孩子们日子过好了,比啥都好,咱没必要为了面子伤了里子。”
除了不收彩礼,马学仁还积极投身全村的移风易俗工作,倡导婚事简办、婚事新办,带头参加各项移风易俗活动。在他的带动和劝说下,村上陆续有好几家“零彩礼”结婚,全村几乎没有高额彩礼现象。
“很感谢岳父岳母对我们小家庭的支持,不收彩礼减轻了我们小家庭的负担,婚后也有一些资金干事创业,生活通过奋斗过得越来越幸福。”马学仁小女婿王冬笑道。马学仁女儿的婚后家庭都幸福和睦,子孙绕膝,马学仁夫妇待女婿如亲儿子,女婿待马学仁夫妇如亲父母。
作为共产党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马学仁顾不上自己做完肝部切除手术还虚弱的身体,以身作则,连续作战。作为银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马学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村上,协助村两委促成与邻村的抱团发展项目,一心盼着老百姓早日过上好日子。
忙完村上的事情,马学仁总是回到自己的家中,照顾体弱多病的妻子,为她洗衣煮饭,践行母亲去世后他对妻子的承诺。
平平凡凡一个人,简简单单一个家,踏踏实实一辈子。马学仁夫妇用行动诠释着这样一句话:有家万事足,有爱解千愁。
资料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