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种植芭乐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但因品种、种植技术低下,当地产的芭乐低质低价,经济效益始终难以提高,一斤芭乐只能卖到几毛钱。但在一些城市的水果店中,品种好、质量优的芭乐一斤却能卖到 20 多元。这种巨大的差异,触动了从诏安县走出来的女大学生陈晓冬。
2016 年,陈晓冬和爱人李向锋决定携手返乡,改变当地“土芭乐”的窘境。他们带着果农种植“网红芭乐”,并打响了品牌,帮助周边 10 个村的留守妇女增加了 5~10 倍收入,以一个家庭的榜样力量改变了一座小城。
夫妻携手返乡,改良“土芭乐”
“土芭乐”味道香甜,但皮厚肉少、口感差,返乡后陈晓冬决定研究改良当地芭乐品种。在外公的帮助下,她学着翻地干农活,种下了 42 棵用于试验的芭乐苗。她和爱人李向锋对芭乐种植缺乏经验,就带上手机下农田,一边种一边拍下照片四处求教。
创业初期,面临着收入减少、从零起步的困难,但夫妻俩深信改良品种的方向是正确的。两人组建研发团队,自学农业课程,学习全国各地的种植经验,寻求农业专家的帮助,还到外地向种植芭乐的大户取经。
经过多次试验,并进行了五代改良,2019 年,陈晓冬的芭乐种植成功,果肉粉红软糯,口感绵密香甜,并有了品牌“陈老师芭乐”。此后,陈晓冬和爱人挨家挨户说服村民加入标准化种植。“种植传统芭乐一亩地年收入 4000 元左右,而种植新品种芭乐一亩地年收入能达到两万元。”陈晓冬介绍说。如今周边 10 个村 800 多户村民种植了“陈老师芭乐”,种植面积扩大到了 1300 亩。
陈晓冬负责对接农户,李向锋则专注于电商运营。在电商平台上,“陈老师芭乐”不愁销售,被称为“冰淇淋口感的网红芭乐”,预售就已供不应求,复购率超过 40%。一款与农业专家、当地果农携手改良,独家推出的“哈根达斯味儿的土芭乐” ,一上市即成“网红爆款”。陈晓冬和李向锋还积极在抖音、淘宝平台开展芭乐直播推介活动,参与筹建了“农村之声电商联盟”,号召全国各地的农村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
用创业心态种地,带富乡邻
陈晓冬夫妇创业以来,倡导“用创业心态来种地”,举办“桔小实蝇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创业姐妹之农产品电商交流沙龙”等多个活动,打造了“陈老师芭乐”“盐芭”等多个电商品牌,积极推动闽台合作,联合海峡两岸农业专家、科研院校的科技力量,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水平。他们创办的诏安县晓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还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列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基地。李向锋感慨道 :“这远超当初返乡创业的预期。”
陈晓冬、李向锋夫妇逐渐改变了当地农户的种植方式和理念,仅保留优质果,矮化树枝抗台风,改用滴灌抗旱……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们对“电商”“创业”也萌生了兴趣,遇到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困难时还会主动找上门 :“晓冬,能不能帮我把它们卖给电脑里的人?”
陈晓冬夫妇还关爱有志于创业的农村妇女姐妹,在各级妇联组织的关心指导下,他们带领村里的姐妹们成立了“金星乡芭乐花外来媳妇创业小分队”,积极对接公益组织,帮助周边 10 个村庄的外来媳妇群体融入本地生活,在自家门口创新创业。在芭乐的种植、包装、运输等环节,带动留守妇女就业超过 3000 人次。他们还举办“陈芭乐公益读书日”,邀请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前来帮助乡村留守儿童读书、看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当地的芭乐销售曾一度面临困境。农产品采摘后,快递停运、货车难走,新鲜水果即将烂在地里,农户们夜不能寐。但县城中的消费者却因为“宅”在家中,买不到、吃不上新鲜水果。陈晓冬夫妇果断行动,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等多种渠道为农户发声、寻找销路,并采用“无接触配送”方式,将水果运送到客户门前。几天时间,3000 多公斤的芭乐、牛奶枣、释迦等水果在陈晓冬夫妇的助推下,顺利销出。他们还自费购买红色芭乐,送到疫情防控卡口,慰问日夜值守的部队官兵、干部和志愿者。
一个家庭,改变一座小城。陈晓冬夫妇返乡 6 年来,成为诏安县知名的“创业侠侣”、创业榜样。在他们的带动下,诏安县的许多家庭,不仅经济上跟着富起来,思想上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夫妻齐心、其利断金”等优良乡风广受认同。
陈晓冬、李向锋夫妇说,以往有人习惯用赚钱多少来定义人生成败,但我们更想做的是改变这个传统小城,让父老乡亲在自家门口就能创新创业,一起实现乡村振兴!
2022年,陈晓冬家庭被推树为全国最美家庭典型。
资料来源: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
图片来源: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