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襄阳退休干部蔡学岭的家中,一副对联格外醒目,“铁饭碗靠的是真本事”“万吨油装不满漏砂锅”,横批“自食其力”。
这是蔡学岭的父亲在改革开放初期写的一副对联,也是蔡家人几代传承的家训。当时我国推行分田到户,这一年许多家庭都迎来了粮食大丰收,蔡学岭家也第一次有了余粮,他的父亲就提笔写下了这副对联,提醒全家人,有余粮也不能忘记过去的苦日子,任何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
几十年来,蔡学岭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他有一件红色的篮球背心,上面布满了缝补的痕迹。“这是老伴儿给我缝的,补了十几个地方。”蔡学岭说,这是1984年他刚参加工作时单位篮球队发的,至今已有38年了。
在他的书房里,一本词典格外显眼,封面一半是纸质的,一半是布缝的,书脊也用粗布代替。这本词典是蔡学岭16岁读高一时捡了一个夏天的知了壳换钱买来的,所以十分珍惜。还有一块小黑板,是蔡学岭1988年买的,一家三代人都用这块小黑板来学习。
在蔡学岭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女儿和外孙也都养成了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的习惯。
“打记事起,我就感觉我的父母跟别人的父母不太一样。”女儿蔡晓希说,其他小朋友的衣服、书包、文具袋要是破了洞或者坏了,他们的父母会给他们买新的,但是她的父母总是给她缝好后接着用。不仅如此,家里的抹布全部都是旧衣服做的;拖鞋缝缝补补,一年又一年都舍不得扔;不管在家还是在外吃饭,一粒米、一口汤舍不得浪费……父亲的这些行为一度让她“很没面子”。
直到成家后,有了自己的孩子,蔡晓希才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也越来越理解爷爷传下的那句家训。如今,“随手关灯,饭吃干净”,成了蔡晓希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她在家里常常用这句话提醒家人,也提醒自己,养成节约的习惯。
疫情发生后,在蔡晓希的建议下,家里吃饭也开始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每个人按份按量提供,吃多少夹多少,杜绝浪费。
蔡学岭的外孙习吉樊的草稿纸总是正反两面用,等到写满字后,再拿到餐厅,吃饭时放在餐桌上用来放骨头、鱼刺。习吉樊说:“外公教导我:这样‘一纸三用’,草稿纸才算完成了它的使命。”除了带动同学养成“草稿纸写满了再扔”的好习惯,看见其他同学有浪费行为,习吉樊也会及时提醒。
蔡学岭说,“要形成勤俭节约的风气,需要从每个家庭做起,并一代一代传下去。”为了向更多的人传递勤俭节约的理念,蔡学岭和女儿走进襄阳市的工厂、企业、中小学校,开展公益讲座50多场。
2021年,蔡学岭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2022年,蔡学岭家庭被表彰为全国五好家庭。
资料来源: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