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现场,由 10架带着红、黄、蓝三色彩烟的教练机组成的飞行梯队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画出一道道彩带。“当看到自己公司研制的飞机飞过天安门广场时,我们感到非常骄傲。”严菡说。
20 多年来,严菡、袁广玉夫妇一直奋战在航空科研一线。他们作为各自专业的技术骨干,秉持“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信念,承担了繁重的科研任务,为提高航空装备水平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2022 年 5 月,严菡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
严菡一家的全家福。受访者供图
|
胸怀理想 比翼齐飞
严菡和丈夫袁广玉在大学毕业后都进入航空领域工作。他们互相促进,携手前进,在项目中创新技术,在型号研制中攻克难关。在某型飞机航电机载软件研制过程中,严菡设计出了高效的软件架构,实现了提高效率、提升质量、确保进度 ;袁广玉长期蹲守试验室,监控数据、分析故障、解决问题。他们参与了多个型号的研制工作,面对繁重的科研任务,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刻苦钻研突破攻坚。
严菡说 :“我工作 21 年了,每一个项目的研制,就是和同志们一起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完成后特别有成就感。”
在某型飞机航电机载软件研制过程中,严菡带领研发小组结合航电系统设计的特点,参照目前航空领域软件设计中较先进的机载软件架构,将软件自顶向下划分成多层,又将每一层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划分出多个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子模块,既保证任何一层的功能发生
变化时可以最小化地修改软件、减少工作量,又能在保持软件结构一致性的情况下,使一个功能模块兼容更多需求,而且还能多人同时开展软件的设计,从而提高了效率。多年来,严菡获得过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授予的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科技标兵、航空工
业集团授予的型号研制个人二等功等荣誉。
袁广玉作为某产品主要设计人员,为了保障节点,经常连续几个月“泡”在试验室,有时为了“抓”一个故障,盯着监控设备,等待四五个小时。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对身心都是巨大的消耗,而且需要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从数据中发现“蛛丝马迹”,耐心分析故障、攻克难关。袁广玉工作以来多次获得航空工业集团授予的型号研制个人三等功、航空工业集团颁发的科技二等奖等荣誉。
构筑幸福小家 践行报国之志
严菡的母亲杨燕春今年 73 岁,是航空工业集团一名退休职工。在严菡的记忆中,记忆中童年的每个清晨,伴随自己的是蔚蓝天空中飞机发出的轰鸣声。大学毕业后,带着母亲的嘱托,严菡踏上了航空报国之路。2001 年严菡认识了同在航空工业工作的袁广玉,2004 年两人结婚。“科技伉俪”携手努力,把报国之志写在了祖国的蓝天上。
一家人都从事航空工业,每天在单位与家庭、忘我工作与温情生活间“切换”。虽然紧锣密鼓的工作填满了严菡的日常,但是她将工作的辛劳看作一种光荣的使命,甘之如饴。出差是工作的“标配”,严菡将每一次出差作为一次“充电”的过程。出差前,丈夫袁广玉都要仔细为她打点行装,嘱咐她出差在外要照顾好自己。严菡的母亲深深地理解孩子们的工作,主动包揽了家庭的所有家务,默默地支持他们。回家的时候,严菡会给母亲揉揉肩,做做按摩,她深知正是因为有妈妈作为坚强的后盾,体贴周到地照护这个家和孩子,她和丈夫才能专注地投身到繁重的工作中。
严菡和袁广玉的女儿袁梓珊,今年 9 岁。每次严菡要出差,小梓珊都会不舍地搂着她不肯撒手。虽然严菡和丈夫很少有时间能陪伴女儿玩耍,但懂事的梓珊知道父母在为重要的工作忙碌着。她在日记中写道 :“我长大以后也要像姥姥、爸爸、妈妈一样,穿上那件蓝色的航空工作服。”
生活中,每当小梓珊碰到问题时,严菡和丈夫都会认真倾听,并引导她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当女儿遇到挫折时,他们也不会立刻“施以援手”。他们相信,失败是一种磨练。有些“坑”必须孩子自己去走,才能真正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
严菡和丈夫虽然经常加班、出差,但是只要时间允许,他们一定会赶回家人身边。小小的饭桌、简单的饭菜,全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分享着工作生活中的见闻和心得,是温馨而美好的时光。节假日时,一家人出去旅游,在欣赏美丽自然风光之外,还会到纪念馆、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领悟红色历史,汲取奋斗的精神力量,也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爱党爱国的红色种子。
严菡一家互相扶持,将个人奋斗、家庭梦想融入航天梦、中国梦,用脚踏实地的奋斗筑起幸福的小家,也为建设富强的国家贡献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