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常熟市辛庄镇华欣村有这样一个家庭:父亲苏建平是位农技好手,借助农业的发展成为了种植大户;母亲吴宝英则一直负责田间管理和临时工的管理;作为年轻一代,女儿苏洁和她的丈夫苏琦都是“85后”大学生,在2014年毅然返乡创业成为了职业农民。一家子组成了“绿玲珑家庭农场”,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
“我的父亲一辈子没离开过土地和农业。我从小耳濡目染,对农业生产有种天然的亲切感。但搞农业非常辛苦,要放弃光鲜亮丽的形象,要承担‘靠天吃饭’的风险,并不是人们想象中恬淡安静的田园生活。现在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了,种地的农户大多是老人。我想,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有新鲜的血液去注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应该积极投身农业一线,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苏洁说。
种出好产品,卖出好销量
作为老一辈农业人,父母坚韧不拔的品质无形中影响着苏洁。苏洁记得幼年时,父亲早出晚归地劳作,农忙时母亲加班回家后还要去地里干活,正是这样的本分、勤奋,换来了小家越来越好的日子。
像父辈一样,苏洁和丈夫不惧苦累。三伏天里,小两口凌晨4点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到早上8点气温已升至38摄氏度。苏洁的脸被晒得通红,衣服全湿透了,她就用一只手把冰好的矿泉水捂在胸口,另一只手拉着皮管,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水田里打农药。
辛苦劳作换来了“绿玲珑”的喜获丰收。但一次突遭连绵的阴雨天气,苏洁一家抢收的3 万斤小麦,由于无法联系到烘干房进行烘干,导致堆放在场地上发霉变质。看到和她一样的农户损失惨重,苏洁联系农户们一起申请修建粮食烘干房。在她的坚持下村里最终建成了自己的烘干房,提升了农户们防范灾害天气的抗风险能力。
在粮食种植过程中,苏洁小两口勤于钻研,一面汲取父辈的经验,一面积极参加各种农业培训。同时,用三年的对比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种植方式,稻麦产量喜人。
为了让农场更加正规化、更有识别度,苏洁和丈夫在2016年成功注册品牌“清虞”,定制了带有专属商标的包装盒,并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为了向消费者提供安全、高品质的农产品,他们在成功申请“无公害”认证后,又将目标锁定在“绿色”上,通过休耕深耕蓄养地力,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2021年,他们种植的两款大米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种出了好产品,还要更好地卖出去。为此,两位年轻人又动起“线上营销”的脑筋。“后来接单越来越多,发现很多老百姓喜欢本地的农产品,我们就帮别的朋友推荐他们自己种植的翠冠梨、草莓、桑葚,包括鸡鸭鱼蟹都有。大家都是互相帮助,我帮他们卖,他们也帮我们卖。” 苏琦说。
他们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人脉资源,建立微信营销群,并将周边农户资源一并纳入,用类似社区团购的方式将各种水果、水八仙、新米、土鸡、老鸭等等统筹起来供消费者选择,让自己的资源得到更大化利用,同时还采用预约下单的方式,大范围拓展客户群。
优质的产品赢得了好口碑,农场也获得了企业青睐,农业订单纷纷而来,农场收益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农户成立农场、自产自销的热潮,也让十余人实现了再就业。
科普“一粒米的故事”
在专注产销的同时,苏洁一家人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2021年农场成立阡陌“辛”课堂,面向中小学生和青年开展农业科普活动。通过带领学员参观农场、参加劳动,让学员们通过学习一粒米的的由来了解农业小常识;从编草绳、扎稻草人感受先辈智慧;在从手工劳动到机械化生产、从传统的货郎担到线上销售的变化中体会乡村振兴、科技兴农。在呼吁更多青年加入农业的同时,他们也向孩子们的心田里播撒了现代化农业的种子。截至目前,课堂已举办20余期,参加人次已达上千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苏洁两口子本着“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想法争当志愿者,经常在凌晨时分,仍穿着防护服维护秩序、运送样本、录入信息……
苏洁说,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努力奋斗,是父母送给自己和丈夫最好的精神食粮。她将铭记在心,言传身教,在平淡生活中传承家风家训。“我们想当好孩子的榜样,把‘淳朴善良、勤劳致富’传承下去,同时也希望能为更多的人带去帮助和温暖。”
绿玲珑家庭农场被评为江苏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常熟市巾帼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苏洁获得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22年5月,苏洁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资料来源: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
图片来源: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