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是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教授,妻子是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钢琴艺术指导,年幼的女儿也表现出良好的音乐能力。他们是爱音乐的一家人,充满温暖、朝气和艺术气息。夫妻俩力求将音乐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2023年,他们的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施恒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受到家庭的熏陶,他从小就向往自己能够有一天站在舞台上演唱。
怀着对舞台的向往,初中时施恒被选为红领巾合唱团的领唱,高考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并赴法国巴黎深造。留学期间,他获得意大利昂塞尔莫·科尔采尼、法国马尔芒德等国际声乐比赛歌剧组和艺术歌曲组奖项,获得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最高级演唱家文凭”和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演唱专业硕士学位。
带领更多人歌唱
施恒始终怀揣属于自己的使命——把歌剧文化的魅力带回国。2009年,他毅然结束了在法国的歌唱事业,回到祖国,开启了音乐道路。
“刚回国时,我就在想如何能够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并能够让我的学生进步更快。于是,我开始导演歌剧,给学生们创造更多演出的机会。但歌剧作为小众艺术文化形式,少有人了解。”施恒说。
为了让观众喜欢观看歌剧,施恒和妻子大胆创新,把意大利文改成中文,甚至是方言,在表演形式上结合了开心麻花、相声小品里面的喜剧元素。施恒改编的喜歌剧《魔笛》有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服装,还有可爱逗趣的肢体表演和互动桥段。他还改编了《唐璜》《费加罗的婚礼》《美丽的海伦》等经典歌剧作品,让歌剧更通俗易懂,更接地气。
这种全新的探索和尝试,让越来越多的观众感受到快乐,并了解和接受歌剧,体会高雅艺术的魅力。有观众评论说:“施老师的歌剧让我从头笑到尾,在欣赏到原版唱段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快乐。”
2010年,施恒获得上海“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支持,组织了一系列普及高雅音乐的讲座及音乐会。2012年,他作为创始人之一,组织了上海第一届国际歌剧节。2013年,他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光荣绽放》中国十大男中低音歌唱家演唱会,在舞台上“光荣绽放”。
为了更好地传播和普及歌剧文化,以及培养更多的青年歌剧演员,2018年,施恒在自己的家乡——江苏省苏州市成立了“施恒歌剧艺术中心”,并以个人名义在母校苏州技术高级中学设立奖学金,每年资助两名需要帮助的学生。他在自己的第二故乡——上海市松江区成立了“施恒歌剧艺术中心”。他还与上海市方松街道新侨驿站“卡纳比健康岛”合作,推出了“卡纳比艺术沙龙”,助力高雅艺术走进社区。
施恒执导了《浮士德》《茶花女》《汤显祖》等十几部歌剧和轻歌剧。他制作了喜马拉雅平台的《歌剧可以恒有趣》、音悦艺道网平台的《歌剧大叔》等歌剧普及类节目和课程,出版了《法国艺术歌曲400首》《法国歌剧咏叹调选集(男中音)》等作品。他用行动践行“演所有中国人都能看得懂的歌剧”梦想。
在浪漫音乐中相遇
施恒常说,传播歌剧文化多年,虽然辛苦,但他有坚持下去的力量,因为爱人吴越给予了他支持。
在法国留学期间,施恒和吴越在浪漫的音乐中相遇。吴越15岁获得奖学金赴法国留学,18岁即获得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长笛专业“高级教育家文凭”。
施恒说:“我们刚开始相处时,我并不知道她会弹钢琴。后来有一天,她告诉我她会弹钢琴,可以帮我伴奏。我就让她试了一下,结果发现她的确稍微练一下就可以上手了,基本上什么曲子都能弹奏。在音乐方面,她的确非常有天赋。”
此后,吴越作为钢琴伴奏,陪伴施恒参加音乐会和比赛,参与和见证了那些被鲜花和掌声拥抱的难忘时刻。
2009年,施恒结束了在法国的学习,回到祖国。吴越也跟随丈夫回国,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钢琴艺术指导,并为施恒的学生参加考试和比赛提供钢琴伴奏。夫妻携手努力,活跃于音乐的世界。
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谈到家庭教育,施恒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起,他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施恒的母亲从事会计工作,也是所在单位合唱团的领唱。“我小时候,妈妈经常收集《苏州日报》上刊登的‘每周一歌’,并挑选适合的歌曲教我,她会教我像表演一样唱歌。她演出时也经常会带上我一起去。在记忆里,身边的人都在唱,我在歌唱的氛围里长大,这让我特别向往舞台。”
夫妻俩发现女儿施静雯有着很好的音乐天赋,于是便对她进行悉心培养。如今,在父母的熏陶下,他们的女儿也对艺术情有独钟。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和妻子的观点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慢慢发现孩子的兴趣和优势,并进行引导。”谈到对女儿施静雯的培养时,施恒说。
施恒和妻子在家给学生上声乐课时,发现施静雯经常能够模仿地唱出女高音的旋律和音高,即便是很难的咏叹调,她也能轻而易举的唱出来。
“女儿表现出来的音乐能力,令我们很吃惊,她的节奏感也很好,我们觉得要好好对她进行比较系统的声乐训练。或许今后她也会走上音乐之路。”吴越说。
施静雯5岁时,吴越教她弹钢琴,也带她观看音乐会,并接触舞蹈,吴越相信这些艺术形式是融会贯通的。父母发现她的四肢协调,模仿能力强,就送她学习舞蹈。施静雯尤其喜欢芭蕾舞,她在舞台上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这跟她从小接受的音乐熏陶密不可分。一个人对于音乐的喜爱、敏感,还有直觉,这些素质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再慢慢经过训练,就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成绩。”施恒说。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孩子一定要走上音乐的道路。今后不管她选择哪个专业,我们都是支持的。我们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去做自己想做的和擅长的事情,能够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样子,成就自己想要的生活。”吴越说。
来源: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
作者:解琳
供图:受访者
【责任编辑: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