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传
任弼时,1904年出生,湖南省汨罗唐家桥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任远芳,任弼时的女儿,1938年在莫斯科出生,1950年回国后,从事科研工作。
“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一年零七个月,却成为我一生中永不磨灭的记忆,令我回味一生。”在一个微风吹拂的下午,身着琉璃青色衬衣、胸前佩戴着一枚在党五十年勋章的任远芳,谈起自己的父亲,她感慨道,父亲虽然离世多年,但似一座巍峨的精神坐标,陪伴自己一生。
打开记忆的大门,那些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故事就像明镜一样清晰地印在任远芳的脑海。她轻轻翻着手中的《任弼时画册》,这是纪念任弼时一百周年诞辰出版的书籍,书中那一张张熟悉亲切的面孔跃入眼前。在写有“任弼时1950年春拍摄于苏联黑河”的那一页,她停顿下来,轻轻地抚摸着照片,思绪回到了她在苏联生活的时光。“195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我见到了我的父亲……”任远芳说。
与父亲的相处让我爱上了祖国
“在我一岁两个月的时候,父母因革命工作需要回国,考虑到国内革命形势严峻,就把我留在离莫斯科300多公里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医院,之后我就在这里长大。”
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医院长大的任远芳,在没有与父亲重逢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伊万诺沃。父亲的到来,很快就让她改变了这一想法。
1949年底,任弼时因身体原因奔赴莫斯科治疗,1950年元旦,正值儿童医院放寒假,任远芳就有了一次与父亲相见的机会。
“我永远记得我见到父亲的那一刻,他戴着一副眼镜,留着胡须,用俄语和我交流,那时候我都不会用汉语称呼爸爸,在与父亲相处的8天里,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爱,让我体会到一种温暖与感动。”任远芳说,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在纸上写下中俄单词对照表,教我学汉字,父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后来才知道父亲多才多艺,他会弹钢琴,会拉小提琴,还会画画、摄影。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与父亲的合影,在苏联巴拉维赫疗养院拍的。父亲坐在床沿上,我站在父亲身后,我和父亲一起看着镜子,父亲拿着相机对着镜子拍下了这张照片。”一张黑白照片闪烁出任远芳色彩斑斓的记忆,照片中的任远芳目光柔和,双手搭在父亲的肩上,如今80多岁的任远芳,回想起这些情景,依然露出了孩童般天真的笑容。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与父亲在疗养院只待了8天,我就回到国际儿童医院,在这里我把对父亲的思念化成了文字,本来父亲规定两天给他写一封信,但我有时候一天给他写一封。”任远芳说,父亲用俄文写给她的信至今她还珍藏着。“中国人民今后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为此需要许多各种各样的专家和干部,望你更加努力学习,并在苏联完成学业之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父亲的信鼓舞着任远芳,她学习越来越努力。
“从一开始我拒绝回国到期待父亲带我回国,我在父亲的眼神里领悟到一种如大海般深沉的爱,体会到似阳光雨露般可贵的亲情。”任远芳说,1950年5月17日,是她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父亲带着她踏上了回国的列车。
回国后的任远芳,一开始并不知道父亲从事什么工作。“我根本没有想过父亲的职业,只知道,当时我回国后,他担任我的汉语老师,教我说中文,多亏有父亲,我很快适应了国内的生活。”任远芳说,但是美好的生活止于意外,在她回国不到半年时间,父亲就因病与世长辞,在她眼里,父亲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平凡得和天下所有的父亲疼爱自己的子女一样,伟大的是在父亲有限的生命里,他把三十年的光阴奉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献给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父亲去世的时候,她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但是心中那个可敬可亲的父亲一直活在她心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任远芳开始走进父亲的革命人生,对父亲的追忆是从那一首首慷慨激昂的诗开始的。
不屈的意志 远大的理想
“‘近日吾国国势日弱,人民日艰……凡人之生宜有爱国之心……有战事以勇敢之心御之,勿徒多以自谋口腹自得安居而已。’父亲的才学在他读初小的时候就流露出来了,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父亲用笔墨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任远芳说,父亲的才华与当老师的爷爷有关,父亲从小勤奋刻苦,好思好学。
“从家乡唐桥村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从长郡中学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这一路,父亲都是在求学中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特别是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期间,父亲更加坚定了他从事革命的决心。
1922年12月7日,任弼时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父亲入党后,更坚定了为振兴中华民族奋斗的决心,在30年的革命生涯中,遭受过两次牢狱之灾,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父亲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从不向敌人屈服。背部两处伤痕伴随了他一生。”父亲坚强的意志和革命信念深深地感染着任远芳。
任弼时有三个绰号:“骆驼”“被子”和“党内的妈妈”。任远芳笑着说,父亲这三个绰号很形象,他像骆驼一样身负重载、忍饥耐渴,埋头苦干为革命工作,坚信革命的光明一定会到来。他为人热情坦诚,像被子一样温暖身边的人,同时有着妈妈般的细腻。
“父亲为了工作从来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1950年,从苏联治病回来后,医生规定他每天只能工作四个小时,他觉得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更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他把自己毕生的智慧与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任远芳双眼湿润,声音微颤,“父亲离世那年才46岁。”
“将来一定要为人民做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任远芳淡泊名利、豁然达观的生活态度,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我的父母亲生活非常朴素,他们平常穿的衣服都打着补丁。”
有一件事让任远芳记忆深刻,“当时父亲住的房子紧靠马路,噪声很大。组织上建议他换一个安静的地方,有利于身体的恢复,但是父亲坚决不同意,组织上想将房子修缮一下,也遭到了父亲的拒绝。母亲也很支持父亲的做法,他们认为新中国刚成立,经济还很困难,希望国家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国家发展建设上。” 这让她看到父母亲一心为民、艰苦朴素的崇高风范。
“吃了人民的小米,不能辜负人民对你们的希望,将来一定要为人民做事。”任家儿女都牢记父亲的嘱托,选择学习技术专业,因为他们知道建设国家,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后来,任远芳一直从事科研工作,孙辈们也都各有所长,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今日之盛世来之不易,我也会积极参与弘扬红色基因的活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忘来时的千辛万苦,要珍惜这美好时光,希望年轻一代肩负使命,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任远芳说。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