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寻找最美,十年拓展深化。各级妇联组织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来自城乡社区、各行各业的1648万户最美家庭,在平凡中演绎着不平凡的故事,呈现出家家幸福安康的美好图景。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中国妇女杂志社联合推出“探访最美家”系列短视频,以写实记录的形式,生动讲述最美家风故事,引领广大家庭礼赞新中国、激扬家国情、奋进新征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河北的韩彤彤家庭。
国庆节前夕,记者探访河北石家庄韩彤彤的家,她和爱人董吉欣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花馍,“快国庆节了,我们俩想制作一款花馍,庆祝祖国的生日。”只见董吉欣手里拿着一块揉搓好的面,韩彤彤挥动着手里的擀面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签、勺子等工具,再经过搓、捻、剪、按、卷等多道工序,良久后,祝福祖国生日快乐的花馍就成型了。
|
韩彤彤夫妇制作了一款祝福祖国的花馍。 |
家为后盾,不畏前路
“我家是2023年入选全国最美家庭的,得知消息后,全家人都非常高兴,这是对我家的认可,往后的日子应更加努力。”韩彤彤说。
1985年韩彤彤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从小深受母亲的影响喜欢上了花馍制作。在韩彤彤童年的记忆中,逢年过节,母亲总会带着她和妹妹一起制作花馍。
|
韩彤彤家庭入选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 |
记得有一年过中秋节,韩彤彤的母亲用面团制作了一只猴子和一轮圆圆的月亮。到了晚上,她和妹妹拿着“猴子月亮”花馍跑到大街上和小伙伴一起追逐玩耍,大家都特别羡慕她们手里的花馍,韩彤彤感到特别自豪。从那时起,她就喜欢上了花馍,开始跟着母亲学习制作。
中学毕业后,韩彤彤考入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那里她遇见了董吉欣。“我对他的初印象是踏实稳重,也有责任心,还特别孝顺。”2011年,他们俩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喜结连理,第二年,儿子董一韩就出生了。“世间万物因和睦而美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是家庭幸福的基础,我们的家庭就是和睦幸福的三口之家。”董吉欣说。
“那次是我公公过生日,他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吃奶油蛋糕,我就想到给他做个花馍蛋糕来祝寿。”一次偶然的机会,韩彤彤在家人面前露了一手制作花馍的技艺,结果没想到家人赞不绝口,这让韩彤彤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2014年,韩彤彤和爱人董吉欣一起创办了传统花馍工作室,可信心满满的两人在创业初期就遇到了很多困难。韩彤彤说,制作花馍是一件辛苦而又耗费心思的工作,因为做花馍的面团要比家里做面食的面硬得多,费手劲儿,所以和面时双手时常肿胀,十分难受。“制作时还要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对面团醒发的影响,控制不好一锅花馍就废了。”
起初,他们俩和面不是软了就是硬了,揉面时一团软面愣是被揉成一团硬疙瘩,不同面粉的吃水率反复试验后仍掌握得不理想,就连最基本的寿桃制作也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可这些并没有让两人退缩,最让他们难受的是客户对花馍的认识度、接受度偏低。
|
夫妻俩刻苦钻研,在花馍的制作上精益求精。 |
夫妻俩刻苦钻研,在花馍的制作上精益求精,在市场销售方面也创新思路,还把花馍做成“生日蛋糕”。可初创期,这并不被认可。“这哪是蛋糕啊?我们要的是真正的蛋糕,还是去蛋糕店定制奶油蛋糕吧。”顾客对花馍的不认可令韩彤彤很沮丧。“没有人认可花馍,当然也不会有经济效益,这让我备受打击,想要放弃。”韩彤彤说。
“妈妈,这么好吃好看的花馍还怕没有人喜欢吗?我那么挑食都觉得很好吃,以后肯定会有更多小朋友喜欢的,我们坚持一下就会好起来的。”儿子稚气的话却满含温暖。
董吉欣也拍着韩彤彤的肩膀说:“既然大家都不认识花馍,我们就要走出去,通过各种渠道让人们了解花馍的历史。相信通过我们的宣传推广,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从此,一家人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花馍的历史。
韩彤彤说:“在我们创业初期,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每当我犹豫的时候,家人都会在背后默默支持我、鼓励我,让我重拾信心,勇往直前。”
夫妻同行,韩彤彤创业的过程中,董吉欣总是陪伴左右,夫妻俩经常到大自然中,观察花鸟虫鱼的状态,在观察中寻找创作灵感。韩彤彤通宵达旦实验、研发新品,董吉欣默默陪伴,在实验失败时,给她加油鼓劲。
经过两人的努力,韩彤彤研发制作的果蔬汁花馍颠覆了传统的口感,终于敲开了市场的大门。他们用新鲜的蔬菜、水果榨汁和面,选用劲道的上等面粉,再配上山鸡蛋、蜂蜜、花生油等原料,制作出的花馍色彩质朴自然,营养更加丰富,一上市就被大家纷纷抢购。
“我感觉最好的夫妻关系就是共同成长,彼此成就。”韩彤彤由衷地说。
传播技艺 传递温暖
花馍一开始主要是用于祭祀,到现在花馍也多用于小孩满月、百天、生日、祝寿等这些场合。韩彤彤将传统花馍进行改良创新,和果蔬汁、牛奶、蜂蜜、鸡蛋相结合,制作出可食用的彩色花馍,她介绍:“现在的花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粉发酵蒸制出来的传统花馍,另一类是用来欣赏的工艺品花馍。”
越干越有劲儿,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要求,韩彤彤凭借大学期间打下的美术功底,不断构思设计新的花馍样式,推出了用于婚礼、寿宴、满月宴、乔迁以及各种时令的主题花馍产品。这些造型各异、色彩丰富的花馍不再是普通的“花馒头”,而是可以媲美西式糕点的“中式蛋糕”。韩彤彤的花馍终于在河北打开了市场,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
韩彤彤和她的花馍作品 |
2020年,在第二届石家庄市文创和旅游商品大赛中,韩彤彤和董吉欣的花馍作品《如意》获得了优秀奖。2022年,他们代表河北省参加“花开盛世·荣耀中华”全国面塑大展,两个人的作品都得以入选并被永久收藏。
|
韩彤彤夫妇为庆祝建党100年制作的花馍。 |
这些年,为了更好地传承花馍非遗技艺,韩彤彤只要有时间就去参加比赛、展会、展演,为了更好地传播花馍文化,她举办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等公益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也需要传播。所谓传承,就是把老手艺继承下来并传下去;所谓传播,就是把老手艺的‘好’告诉给更多的人。”韩彤彤和董吉欣在石家庄小学等学校做兼职老师,教授花馍制作技艺,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他们还通过参加比赛、展会、展演、讲座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花馍技艺。
|
韩彤彤带动500多位妇女姐妹实现再就业。 |
不仅面向孩子,他们还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教学,让人们在家里学做花馍,为花馍爱好者、创业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带领大家传承传统技艺。“现在学习花馍制作的人越来越多了,希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韩彤彤说。如今,他们已培训1000多人,带动500多位妇女姐妹实现再就业。
夫妻俩让花馍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勃勃生机的同时,也为小家“蒸”出了美好生活,家人和睦幸福。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夫妻俩很有共识,他们深知,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教材”。夫妻俩积极参与“善行使者”等公益活动,孩子也参与了“少年公益行”等活动。“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做人方面的教育。孩子长大后能做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做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来源: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 中国妇女杂志社 河北省妇联家儿部
【责任编辑:滕歌】